“差不多就是這樣吧,法蘭克尼亞,已經做好覺悟要來反抗皇帝陛下了麼?”在返回住所的馬車上,隨著有規律的不斷響起的馬蹄聲。威廉心裡面這麼想著。
雖然對方只是表達了對於皇帝繼承人的不滿。但是理所當然的,卡爾曼四世絕不會因為法蘭克尼亞的反對,就更改自己的繼承人。
甚至威廉能從那位亨利王子的話語中,感受到更多的野心。法蘭克尼亞需要出現一位皇帝。或許亨利王子的話語中,還隱約向威廉透漏了更多——他比卡爾曼四世,至少也是卡爾曼四世的繼承人皇子,更適合擔任下一任帝國皇帝。因為他更加看重那些地方諸侯,其他的國王。
威廉甚至相信,在繼續熟識一段時間後,亨利王子就會趁著酒醉,又或者是興致所在向他做出許諾:如果我做了皇帝,會如何如何。用一些虛無飄渺的承諾,期望換取赫裡福德家族的支援。
不過當然了,威廉又不是白痴,他才不會相信這位亨利王子說的話是正確的。
中央與地方。皇帝與諸侯。其矛盾永遠存在,並且不可調和。雙方的利益完全相反,所以威廉完全無法想象會有一位真的喜歡自己的國家分裂,封建,各地諸侯聽調不聽宣的皇帝存在的。
所以威廉絕不會相信,換了一位皇帝就能解決這一切問題。就算是威廉自己,就算是赫裡福德家族獲得了皇帝頭銜也是一樣。
在擔任國王的時候,就拼命擴大地方權力,保護自己的獨立性。在擔任皇帝的時候,就拼命縮減地方權力,削弱諸侯。這是理所當然的。各自不同的位置會決定各自不同的選擇。沒有任何例外。
所以說,這一切都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亨利王子繼續與威廉,就這個話題討論下去的話,那麼除了讓威廉暗暗嗤笑這傢伙笨蛋之外,就不會有別的想法了。
“不過,那傢伙試探我與維多利亞的關係又是因為什麼呢?”威廉接著想到:“想要獲得布立吞人的資助嗎?嗯,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帝國與布立吞的矛盾不可調和。而在這之前,既然布立吞人願意資助反對卡爾曼四世的洛林家族,就一定也願意資助同樣反對卡爾曼四世的薩利安家族。”
威廉就這個路線思考了一下,最後得出了一個最優解。那就是薩利安家族聯合了洛林家族的殘餘力量,接著又獲得了布立吞人的資助。同時,他們利用北方的新教,以及大陸鍊金術士同盟,將帝國北方諸侯團結起來。包括赫裡福德家族在內的所有帝國諸侯,都成為了卡爾曼四世的反對者。
在這種情況下,卡爾曼四世孤掌難鳴。這位控制了三個王國的強勢國王,最終也難以逃脫敗亡的命運。
“法蘭克尼亞人,多半也是這麼想的吧。”威廉心裡面這樣想道:“只是……稍微有點自以為是了……哼。”
是的,如果一切都按照法蘭克尼亞的薩利安家族所想的那樣發展,那麼一切都不成問題。但是這個世界上哪兒有那麼好的事情。
首先,洛林家族是否願意與薩利安家族再次合作,就是一個大問題。在許多洛林家族的成員看來,他們之所以會戰敗,就是因為他們的傳統盟友薩利安家族的背叛。如果薩利安家族不背叛的話,那麼擁有洛泰爾尼亞與法蘭克尼亞兩個強大的諸侯國的他們,絕不會如此輕易地敗在皇帝手上。
比起敵人,背叛者理所當然的更加可惡。也正因為如此,洛林家族恨薩利安家族,比恨他們的敵人士瓦本的卡爾曼更多。
儘管世界上所有的聰明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就是沒有永恆的朋友,沒有永恆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利益。但是這個世界上果然還是普通人以及蠢貨更多一點。
洛林家族的外交政策與外交態度,理所當然的會受到傳統與歷史仇恨的影響。所以威廉很難想象,在短時間內洛林家族會與薩利安家族再度結盟。
沒有洛林家族的幫助,洛泰爾尼亞就絕不會站在法蘭克尼亞這一邊。這個帝國最重要的邦國之一,就絕不會全心全意的參與到接下來的戰爭中。
但是,這裡又不能不考慮到布立吞人的態度。
比起洛泰爾尼亞的洛林家族,威廉覺得布立吞人援助法蘭克尼亞的可能性較大。但是,這個援助力度究竟有多強,是否會像是之前,支援洛泰爾尼亞的洛林家族那樣,全心全意的支援薩利安家族,那就是兩碼事了。
這裡就又要說道威廉與他的赫裡福德家族。
如果沒有赫裡福德家族與俄羅斯王國的強勢崛起的話,那麼威廉相信,法蘭克尼亞是布立吞人最好的選擇。但是現在就不同了。看前面一段時間,布立吞主動與俄羅斯靠攏,以及維多利亞與威廉的互動就知道,比起法蘭克尼亞,布立吞人更看好俄羅斯成為他們在舊大陸上的最重要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