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樣,聯軍與帝國軍的戰爭開始了。就像是之前說的一樣,首先發動進攻的是帝國軍。事實上威廉有些奇怪——聯軍的佈置的方向,與那位皇帝陛下基本一致。都是重視前兩陣而輕視第三陣。
在這種情況下,第三陣列基本就沒有什麼用處了……
而雙方的陣列布置,聯軍的約翰·丘吉爾將軍做的比卡爾曼四世更極端。這就形成了聯軍的兵力優勢——
第一陣列,敵人多了一個團,而第二陣列則多出了六千大軍。
這樣計算一下,聯軍的贏面理所當然比帝國軍更大。而事實上,在開戰伊始,戰鬥節奏也的確是這樣沒錯。
最初,雙方的第一陣列的戰鬥可以說是乏善可陳。基本上就是按照之前幾百年時間流行的節奏來的……雙方的火炮互相噴吐著實心彈丸。雖然說聲音非常之響亮。同時噴出的大號鉛球也相當驚人,但是實際上的殺傷力也就是……嗯,就是那麼回事兒吧。
雙方炮兵的命中率基本一致。如果炮彈真的命中的話,也的確可以給予敵人較大殺傷——一發鉛彈過去,橫隊就是一條一條的血衚衕。殘肢斷臂人體器官四處亂飛。
這樣的火力放在幾百年前絕對算是驚天地泣鬼神。絕少有軍隊能與之抗衡。基本上那個時代的精銳部隊,有一個算一個,捱了一輪炮轟,再看看自己周圍的那些血肉橫飛的友軍士兵,就直接崩潰了……能頂著這樣的火炮前進一百米的軍隊都絕對是精銳中的精銳。
只是很可惜,這種火炮的震懾力,對於這個時代的軍隊沒有效果。就算對面的火炮聲音再大,噴射的硝煙再多,也無法動搖對面的職業傭兵們。
這些傭兵們仍舊邁著整齊的步伐,敲著小鼓,吹著軍號,扛著火繩槍和超長槍,維持著橫隊陣型大踏步的向前走。時不時的被火炮轟出一條血窟窿,士兵們便在行進過程中繼續整隊……就這樣到了七十米開外,火槍兵們將火繩點燃。再然後便緩緩向前……四十米開外,雙方最前面的陣列停止腳步,然後開始裝填彈丸——在一輪齊射之後,是的——一輪齊射。雙方的將領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當代的戰爭影響。他們將火槍手集中起來,而後進行了一輪齊射。
重型滑膛槍在四十米範圍內的齊射,其效果還算不錯。雙方兵士各損失了不少士兵。再然後,雙方的超長槍兵繼續向前移動,維持著橫隊的超長槍兵在進入攻擊範圍後,就開始用他們的硬又粗互相捅啊捅……
這個過程顯得略微的枯燥乏味一些。而那些火槍手,有的人在雙方互相捅的同時拔出佩劍,然後或者格擋對方的超長槍,又或者竭盡全力的向前,準備將敵人拖入近戰肉搏中。
這些勇敢的火槍手極少有成功者。發揮出的作用,反倒不如那些“不怎麼勇敢”的同樣們。
他們聚集起來,然後在超長槍佇列的側面組成斜線,而後繼續火槍射擊,整個連隊的陣型呈倒梯形。這些火槍兵從容的殺傷,削弱了敵人的兩翼,配合超長槍兵削弱著敵人的有生力量……
事實上在這個時代,類似這樣的連隊戰術才是主流。像是威廉那樣崇尚炮兵火力,再加上手榴彈,燧發槍齊射然後刺刀衝鋒的戰術完完全全就是異端。
就是這樣,書暗訪的步兵部隊進行著有秩序的,激烈的,但實際上可以說是毫無意義的消耗戰。雙方的指揮官都竭盡所能的保證著自己的陣型完整,以至於雙方的騎兵部隊無法找到缺口,以及進攻、衝鋒的機會。
在最後,還是主攻的帝國軍迫不及待。終於有一支騎兵部隊轉身,開始試圖迂迴到敵人側翼。不過在那之前,他們就被聯軍的輕騎兵團咬住了……
輕騎兵之間的戰鬥同樣乏善可陳。
雙方的各個騎兵連組成密集而整齊的牆形陣,然後對著衝鋒。馬刀揮舞之下,胳膊腿,腦袋手四處亂飛,馬蹄之下人頭滾滾……只是這樣的戰鬥同樣沒有什麼意義。
在觀看這一系列戰鬥的情報時,威廉直接將它們忽略掉了。一目十行,略過不提。只因為這些戰鬥幾乎毫無價值,沒有任何參考的意義。無論是在軍事技術上,還是在戰略戰術上都是如此……雙方的第一陣列感覺上就是用來消耗,然後與敵人相同款式的軍隊抵消掉的。
他們基本上就採用這樣的戰術,感覺上就好像是兩個克隆人在打架一樣……
一般來說,現代人類世界的內戰,就是這種情況。雙方比拼的已經不是戰略戰術,而是最基本的人多……好吧,人多的確了不起,而絕大多數的戰爭,其實就是比人多——特別是現在這種冷熱兵器交替的時代。近代化的軍事制度,可以輕鬆愉快的在短時間內,將扛鋤頭的農夫訓練成殺人計程車兵……
基本上就是這樣。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