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量不說死、癌、完蛋了這一類詞語。
不但晦氣,而且被患者聽了,也很容易引起患者恐慌。
在切開黏骨膜以後,翻開黏骨膜瓣,死骨得以顯露。
這種手術方式只適合小塊死骨。
如果病灶範圍很大,就需要按常規切口進路顯露死骨。
顯露死骨以後,沿死骨邊緣鬆解死骨。
很快,在周燦的嫻熟技巧下,死骨被成功取出。
別以為手術到這一步就完成了,還遠著呢。
“取出壞骨以後,還應徹底搔刮邊緣的肉芽組織、周圍小的壞骨塊。一定要儘可能做到把病灶清理乾淨,避免二次手術。”
周燦的手術速度非常迅速。
完成搔刮後,他取過喬雨早已經準備好的碘仿紗布引流條充填進骨腔內。
“楊醫生,由你來縫合可以嗎?”
做口內縫合的難度肯定要比面部縫合的難度高一些。縫合要求也會更高。
周燦也是藝高人膽大,直接把剩下的縫合任務交給楊治。
按照他的想法,楊治好歹已經在手術室工作六年,這種縫合能力都沒有的話,說明平時是在混日子。
因為縫合除了面患者身上實操以外,還可以回家用豬皮、布,加以練習。
說出來可能有點殘忍。
有些進階關鍵期的新手醫生,為了檢驗自己的縫合水平,會故意對一些實驗動物,如小鼠、兔子等,做切口,然後縫合。
雖說是在麻醉下完成,這個如果被動保組織知道,少不了要牢騷一番。
實踐出真知。
在動物身上做一些醫學實驗,這個是被允許的。
包括在靈長類動物,猴子身上做實驗,同樣得到法律支援。只要購入渠道合法即可。
另外再說一點,有的醫生在小鼠或兔子身上縫合後,傷口恢復相當迅速。然後信心滿滿的開始在患者身上實操,結果卻不盡人意。
這是因為人類的癒合能力不如這些實驗用的小動物。
有些患者存在基礎疾病,或者身體條件不好,比如年紀大,血運差,新陳代謝緩慢,營養補充有限,就很容易造成傷口縫合後癒合緩慢。
所以,人類的醫學技術能發展到今天,真的特別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