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蘭很快又帶進來第二位患者,這是一位三十多歲的男性患者,需要把面骨的死骨取出來。
根據患者拍的左下頷骨側位片可以發現病灶部位侷限在一定範圍內,邊界清晰,骨壞區內有大量大小不一的死骨形成。
這臺手術需要小心的避開病灶周圍的血管、神經,將壞骨及整個病灶累及部位的組織切除。
技術難度較高,風險比較大,所以這是一臺較高難度的二級手術。
對於一般的外科高年資住院醫師來說,這種級別的手術已經極具挑戰性。沒有身經百戰的手術經驗,很難輕鬆完成。一般都是主治級別才敢獨自主持這種手術。
周燦連三級超高難度手術都已經有了獨自主持的實力,這種級別的手術在他眼裡,完全就是小菜一碟。
“楊醫生,如果讓你來手術,你會選擇從哪裡切口?”
他對楊醫生的考核又開始了。
說起來,這畫風還真是詭異。一個低年資住院醫,居然考核人家主治級別的外科醫生。
偏偏被考核的一方還理所當然的高興接受考核。
“這類手術不屬於我所在科室的手術專案,所以我不太專業。不過出於手術安全和便捷,我會選擇從口腔內切口。”
楊治在第一個病例的考核中失利了。
這次,他使出了渾身解數。
“英雄所見略同啊!我也準備在患者的口內前庭溝作小橫切口,就是這個位置。”
周燦這次對他的回答,顯然滿意。
“羅士紳,記住了,遇到這類手術時,如果患者出現全身衰竭症狀,一定要先糾正全身衰竭症狀,並且把病灶部位切開,引流。切不可冒然手術,否則極易引發嚴重的術後併發症,導致全身衰竭迅速進展,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
他耐心的教導著羅士紳相關的手術知識。
只見羅士紳拿出一個小本本,快速記錄。
好記心不如爛筆頭。
醫學生就應該多作一些筆記,不能懶惰。因為要學的知識太多了,如果不作筆記,即便當時記住了,過後也非常容易遺忘。
手術很快開始了。
“下頜骨的壞骨範圍較大時,應作常規頜下切口,而不能教條主義,仍然做口內切口。特別是一些女性患者愛美,會主動要求儘量不留疤痕,但是不能答應。我們給患者做手術的原則,第一條就是安全,確保安全後,才去考慮美觀。”
周燦一邊手術,一邊教授相關的手術禁忌與知識。
這些也是他一點一點積累,不斷在實踐中領悟,再加上老師傳授,自己多看書,才有了現在的實力。
他在說到死骨兩字時,刻意用壞骨代替,這也是手術室比較常見的用詞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