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燦這種分而擊之的打法倒也讓許多醫生耳目一新。
因為很多醫生都習慣了一種固定思維,認為患者的症狀雖多,通常卻只有一個病因。找到那個病因對症治療就能藥到病除。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子。
但是也有一症多病或者多症多病的可能。
臨床中最常見的就是一個患者同時患有多種基礎疾病,比如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腎炎,這在臨床上可說是極為常見。
不過這種常見的基礎疾病非常容易診斷。
高血壓,量血壓就查出來了。
糖尿病查一下血糖和尿常規就行了。就算再複雜一點的糖尿病,補做一下肝腎功能檢查與血脂、胰島功能的檢查,也能明確診斷。
上述的這些病,基本都有著診斷的金標準,所以容易查出來。
眼下這位患者的病因卻是撲朔迷離,2型糖尿病只是明面上的一個病因,但是因為患者聽信親戚的話,停掉西藥吃中藥,造成病症加重,已經明顯不止一個病因。
這種情況下若是還圍繞著糖尿病展開診斷和治療,肯定會像前幾家醫院的醫生一樣,根本治不好這個病。
“從患者的禁水加壓素試驗結果來看,中樞性尿崩症的診斷站得住腳。”神經內科的蔣主任支援周燦的診斷觀點。
現場這麼多專家為這位婦女聯合診斷,吸引了許多家屬和患者圍觀。
他們除了感到稀奇外,也想趁機看看這些專家們哪個更厲害。
同時也能看看專家到底是怎麼診病的?
這位患上電教是的禁水加壓素試驗,顯示停用去氨加壓素兩次,(也就是患者常吃的彌凝藥),禁水八小時後的血滲透壓為330MOSM/L,尿滲透壓為103MOSM/L,注射垂體後葉素後,尿滲透壓升至590MOSM/L。
鞍區MRI檢測發現垂體柄增粗,垂體後葉高訊號竟然消失了。
周燦正是憑藉這些檢查關鍵資料確定患者得的是中樞性尿崩症。
“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引起中樞性尿崩症呢?2型糖尿病引起的嗎?”楊嬋還真是不懂就問,反正周燦是她同學。
“我認為應該是垂體柄病變引起的。”
周燦對這個診斷結果顯得十分篤定。
不需要楊嬋主動追問,他就接著解釋道“垂體柄病變,在臨床過程中,生殖細胞瘤很容易引起這個病。而且一般多發生在兒童身上。這位患者的年齡三十多歲,基本可以排除生殖細胞瘤的可能。從她的檢查資料和病徵候來分析,淋巴細胞性垂體炎引起的可能較大。”
楊嬋聽完後,沉思了十幾秒,似懂非懂的點點頭。
“現在也只是懷疑淋巴細胞性垂體炎的機率大,但是沒辦法確診呀!”
她能提出這個意見,說明是真的思考了,並且對周燦的診斷思路、其中的病理分析有了一定了解。
張碧華看到愛徒的進步明顯,不由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先是看了看楊嬋,接著又看了看周燦,眼神中似乎有著一絲期待,希望這兩位年輕人能夠更多的交流與合作。
更準確的說,她希望楊嬋能夠跟著周燦多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