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了他孃的!”
……
“王君,不對勁啊!”
已經抵達琅琊國的魏延找上了王粲:“不知是從哪裡流傳出的謠言,說是朝廷有令,要讓那些新入官冊的人補繳往年欠下的賦稅。”
“你也聽聞了?”
“王君已經知道了?”
王粲答道:“我不僅知道了,我還發現,有些小吏已經這麼幹了。”
魏延疑惑不已:“難道朝廷真的下令了?”
“當然沒有,若是下令了,我怎麼會不知道!”王粲說道,他旋即思索起來,“若說是一些小吏想要趁機謀取私利,倒也勉強說得通,可我總覺得有些不對。”
“是很不對,以前我在家的時候,鄉里之中雖也會傳一些閒言碎語,但實則訊息的傳遞總有順序,如此處這般,在許多地方一同傳播……是很奇怪!”
“不好!”王粲大呼一聲,“有人想要激起民變!”
“我立馬寫密信奏報陛下,文長,你立刻喚人來,務必將密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雒陽!”
“是!”魏延領命而去。
未久,王粲將信送出之後,對魏延說道:“走,先隨我去見府君,立刻澄清此謠言……希望還不算太遲吧!”
……
雒陽。
王粲的密信並非劉辯所接到的第一封舉報,實際上,他在接到來自汝南太守田豐的奏疏之時就已經留意的此事,並已經開始透過邸報等種種手段想要闢謠。
他豈會犯先帝在當初黃巾之亂時的錯誤。
但正如後世一般,當謠言的轉發每每以萬計時,闢謠的轉發統共甚至不一定能夠得上萬。
劉辯只希望來得及。
但事實證明,如今大漢的基層治理經過他的整頓之後,依舊沒有表現地多好。
舊時小吏的弊病從本質上難以改變。
在夏收前一月,冀州渤海郡最先產生了叛亂的火種。
被新造入冊的百姓帶著被官吏欺壓的憤怒、因謠言而產生的憤懣,衝擊縣鄉。
最開始,他們砍殺欺壓他們的鄉官裡吏,然後,他們將目光放在了府庫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