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雖是把控朝廷,掌有天子,據有天下大義,但要想爭雄宇內,就不得不盡量使自己不落入兩面受敵的困境,他才好騰挪轉移、有所喘息,而今四面皆敵的情況下,他就需要有一個能為他吸引火力的諸侯。
此時此刻,抵定關中的劉璋實是一個不錯的靶子,用以吸引宇內群雄目光是最適合不過的了,尤其是如今實力最為強大的諸侯——河北袁紹。
曹操知道,袁紹有不臣之心久矣,他昔日同袁紹一同起兵反董,談到事情不輯,當如何應對的時候,袁紹言‘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
‘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這是漢光武帝劉秀爭雄天下的路子,先據有河北、河東之地,由北向南掃清群雄,一舉奪得天下。
即是如此,如今有一位仿效高皇帝劉邦的路子,自漢中而出,席捲關中的劉璋跳了出來,事情就變的有趣了起來。
‘一有高皇帝劉邦的身影,一循漢光武劉秀的腳步,雙雄相爭,當有漁翁得利也。’
曹操有意在關中劉璋和河北袁紹之間做一箇中間人的身份,尤其是他手中把控著天子,可以假借天子的名義做一些裁決的時候,劉璋和袁紹多少都需要仰看他的面色。
而在劉璋和袁紹相爭期間,他將掃平中原大地的隱患,淮南的袁術、徐州的呂布、泰山的群賊,一一剪除平定掉,據有中原,伺機而動也。
雖是他的地利不如河北的袁紹、關中的劉璋那般形便,得以阻三面而守一面,然則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天下,日後莫知所屬也。
第二日,朝堂大會,公卿一以出席。
大將軍曹操,金印紫綬,衣著卻是樸素的緊,沒有富貴的模樣,但一股子英豪之氣,教目光所對上的公卿無不垂頭低首。
就連上首的天子劉協,他藏著冕旒後的目光,掃到曹操的身影之時,亦是忌憚無比。
“陛下,今有大司馬劉季玉克定關中,安集三輔,掃清關中的涼州群賊,且誅殺了李傕、郭汜等大奸大惡的國賊,其人功勳之高,臣以為無以賞之,當賜以王爵,方可使天下之人信服。”
大將軍曹操的馬仔議郎董昭率先出言,而他一言既出,四座皆驚。
‘這是先到關中為王上嗎?’國舅董承面色不順,話雖是議郎董昭所言,但他知道這肯定是席位最前的大將軍曹操的意思,就著曹操意要賞賜劉璋王爵一事,他想起了昔日楚懷王起兵反秦時許下的承諾-——先到關中為王上,如今劉璋先據關中,就當授予王爵一職。
“董議郎所言甚是,請陛下俯準。”
“董議郎所言在理,請陛下俯準。”
又是幾名曹操安插在朝堂內的臣子出言,應和著議郎董承的話。
待到氣氛烘托的差不多了,董承就見到席位最前的大將軍曹操施施然出席道“請陛下俯準。”
如果說前面幾位臣子還有請求的語氣,大將軍曹操則是半點都無,近乎是一種命令的態度。
至於有沒有臣子反對呢,在曹操心腹之人棗祗把守殿門的情況下,殿內眾人又是一時間驟然聽聞到這個訊息,竟是無一人出席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