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國的國主深以為然,覺得他是大才,便將他調遣到國都擔任國相,由他主持革新。
他在出任了國相以後,其中一項革新的政令是將王國的儲糧,以百分之二十的利率折算成了本錢,借貸給了國民,以緩解地方上的高利貸,同時增加王國的收入。
你覺得最後的結果是什麼?”
王安石聽完了寇季一席話,仔細的思量了一番後,很想說一句國泰民安。
可是看到了寇季似笑非笑的盯著他,他就知道那個烏托邦國的國相,推行的這一條政令的下場不太好。
如果是好的,寇季也不可能拿出來跟他說。
王安石遲疑了許久,幾次張嘴,想說出一個符合寇季心思的答案,比如‘民不聊生’之類的。
但是他覺得,他最初的想法跟這個完全是相反的,他不想自欺欺人。
所以,王安石最終只是搖了搖頭。
寇季盯著王安石笑道:“我來告訴你,最後的結果就是王國的官吏逼著百姓們借貸。即便是百姓們衣食無憂,什麼也不缺,王國的官吏也會逼著百姓們借貸。
然後靜等著連本帶利的從百姓身上討回來。
百姓們是怨聲載道,苦不堪言。
最終王國不得不廢除這個政令。”
王安石忍不住道:“那個王國的官吏太可惡了。若不是他們,王國的政令也許是一條善政。”
寇季笑眯眯的道:“如此政令,放在我大宋,問題會更大。”
王安石張了張嘴,沒有說話。
他清楚,小國寡民最好治理。
如此政令,在小國推行,都出了大問題。
在大宋推行,出的亂子只會更大。
寇季盯著王安石道:“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一定要深思熟慮的看清楚。不能只看到一點,就盲目的以為自己看到了所有問題。
所以,要做大事,一定要從小事做起,最好將小事瞭解的清清楚楚,積累好根基。
然後再某大事。
烏托邦國的國相,若是在地方上任職的時候,能多經歷幾任地方官,那他一定不會推出如此律法。”
王安石恭恭敬敬的一禮,“學生受教了。”
寇季點點頭道:“以後也沉下心讀書、做學問,別總想著做大事。沒學問、沒見識、沒根基,你做什麼大事?
在虛空中建立樓閣嗎?
你覺得建的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