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風聲過去了,我們的書也就散佈到整個大宋了。
大宋推行基礎蒙學多年,如今蒙童數量多達千萬。
只要我們的書散佈出去,稍做引導,就能傳承下去,不是一家一戶的學說能夠阻擋的。
更不是那些有門戶之見的腐儒能夠影響的。
再加上書是朝中重臣,或者掌控著朝中要職的官員所著,但凡是有心仕途的讀書人,必然會研究一番。
只要你們這些人在高位上穩穩的坐上幾十年,那我們的學說,就能成為一時顯學。
蒙學、縣學、府學、國學,也能立下根基。”
蘇洵一直皺著眉頭沉默不語。
寇季鄭重的提醒道:“大宋想要強盛,光重視儒學可不行。我大宋兵鋒之勝,非儒學之功,乃是工學、兵學、農學,甚至還有經濟學等多個學說的功勞。
儒學告訴我們如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儒學並沒有辦法讓我們戰勝敵人。
戰場上,你跟敵人講道理是沒有用的,你得跟敵人動拳頭。
誰拳頭大,誰才有資格講道理。
治理地方,你也沒辦法光憑講道理就能治理地方。
你得先帶著百姓致富,等百姓吃飽了肚子,有了錢財學學問,懂了學問,能聽懂道理的時候,你才能跟百姓講道理。
如今儒學一家獨大,其他學說基本上不見蹤影。
這如何能成?
久而久之,朝野上下有能耐的人,只有一張嘴皮子,只有一副七竅玲瓏心,除了耍耍嘴皮子,動一動心眼,還能做什麼?
碰到一個不講理的對手,屁用都不頂。
你也是在遼地當過官的,你應該明白,遼地的罪籍沒人給你講道理。”
蘇洵聽到了此處,終於開口了,他沉聲道:“學生不願意冒名著書,學生只能將書發給下屬,讓他們去著。”
寇季嘆了口氣,道:“罷了……我也不強迫你……只要你能幫忙將學問傳播出去,你就算是為大宋盡心了。”
蘇洵拱了拱手,離開了寇季的書房。
沒過多久以後,包拯、歐陽修、范仲淹等人都相繼來訪。
除了包拯和范仲淹在寇季勸說下,選擇了大無畏的為大宋犧牲了名聲外,剩下的人都不願意再多著書。
寇季也沒有強迫他們,只是讓他們將著書的差事交給了下官。
他們也都紛紛應允了。
隨後,著書的事情就由朝廷重臣,變成了身居要職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