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功勞可比你在朝堂上翻雲覆雨要大的多。
種一株莊稼、造一種農具,可以惠澤百代。
世人都覺得站在朝堂上才能成大業、做大事,這個想法有些偏駁了。”
包拯聽完了寇季一席話,醍醐灌頂。
包拯對寇季深深一禮,“學生明白了……”
寇季笑著點點頭道:“可還有怨有悔?”
包拯仰頭笑道:“能同摯愛白首,學生無怨無悔。”
寇季哈哈大笑。
“東西給我,滾回去等訊息。”
包拯將錦盒交給了寇季,躬身一禮,邁步離開了。
寇季往著包拯離去的背影,笑著道:“單憑這一點就看得出,你比文彥博那個官迷強多了。”
說完這話,寇季又感慨道:“能入朝為官的,可稱賢臣,卻沒辦法稱大德。大德者,可為百姓身居高堂,亦可為百姓卑微入泥土。
拿得起權柄,放不下的,縱然光耀千古,也算不上大德。
拿得起權柄,放得下的,縱然在史書上只有寥寥數語,也值得千古稱頌,更有資格稱之為一聲大德。”
就像是後世那些不求名利,在背後一直默默為國防付出的元勳,名聲顯赫者,寥寥數人。
大部分一直默默無聞,直到作古以後才被人提及。
很快又會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被人遺忘。
l留下的只有福澤萬萬人的功績。
如此,才算得上是大德。
寇季沒辦法成為這樣的大德,因為他沒辦法做到無私奉獻。
他所作的一切,必有所求,亦追求回報,追求名利。
他的諸多學生當中,能做到無私奉獻的,恐怕也就包拯一人爾。
所以他覺得他有必要促成包拯的婚事,讓包拯得一心愛之人,白首同心。
寇季也算是趙絮的先生,他知道趙絮想要什麼,也知道趙絮缺什麼。
所以寇季想做一次小人,他想開啟包拯的錦盒看看,看看包拯準備的東西趙絮是否滿意。
寇季拿著錦盒入了府,並沒有去找趙絮,而是到了一旁的偏廳,開啟了錦盒。
錦盒上沒有火漆封口,包拯似乎不怕人看。
寇季身為包拯的先生,包拯的長輩,幫包拯把把關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