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責的時候也是互相推諉。
最終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或者各打五十大板。”
范仲淹沉聲道:“還有官家從中調停……”
寇季笑著道:“官家從中調停,僅限於朝堂,出了朝堂以後,官家真的調停的到?你也是出任過許多次地方官的,你應該明白,官家的權力會止步到什麼位置。”
范仲淹皺著眉頭,陷入到了沉默。
在沒有大宋書報之前,趙禎的權力幾乎就止步於開封府內。
趙禎頒佈一條政令,想要如實的落實到地方,沒個三五年根本不行。
有了大宋書報以後,大宋書報向百姓們宣揚了朝廷的一部分政令,大宋邸報和公文又明確的向地方官員們傳達了朝廷的全部政令。
在百姓們的監督下,地方官府不得不促使著自己,儘快的落實趙禎的政令。
雖然地方上陽奉陰違的不少,但是至少大宋書報出現以後,對地方上官員推行趙禎的政令有一個促進作用。
但即便如此,互相扯皮、互相推諉的事情也屢屢發生。
地方上的巡查、監察,為此沒少給朝廷上書。
但人家雙方都有理,朝廷也就只能各打五十大板。
板子是打下去了,可是關鍵的政令,到了地方上,還是會出現推諉的情況。
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
朝廷養士數十年,沒有養出多少與國有用計程車,反倒是養了一批好吃懶做計程車。
地方上官員對吟詩作賦、琴棋書畫、美色美食的興趣,遠比治理地方要大。
所以朝廷的政令一直都很難貫徹落實。
趙禎的政令能送到各個地方官員的案頭,但是實施起來,幾乎都十分緩慢,要麼乾脆不會實施。
真正能嚴格遵守趙禎各項政令的,只有開封府。
寇季見范仲淹皺著眉頭遲遲沒有鬆開,就笑著道:“官家,乃至朝廷下發的政令,到了地方上以後,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問責的時候都找不到人。那就說明朝廷的權力分配方式並不穩定。
所以必須推行一套相對穩定的權力分配方式,重新搭建朝廷的權力分配方式。
做到穩定、有效、簡潔。”
范仲淹盯著寇季道:“先生和官家已經有了新的權力分配方式?”
寇季笑問道:“你覺得什麼樣子的權力分配方式會穩定?”
范仲淹遲疑了一下,緩緩搖頭。
他心裡其實有些想法,但是他覺得他心裡的想法恐怕跟寇季心中的答案大相徑庭,所以他並沒有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