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上下也很少有人鬧事。
對那些涉足刑律的人而言,包拯一條小小的奏事,趙禎和寇季一條小小的律法修改,根本沒辦法引起他們的敵視。
雖說少了那麼一丁點做手腳牟利的可能,但是為了那點蒼蠅腿的錢,去跟趙禎、寇季死磕,划不來。
更何況一般這種事情,都是在朝堂上廷議的。
滿朝文武都答應了,下面的人誰敢多言?
多言就是打滿朝文武的臉。
他們能讓你好過?
包拯今日奏一條、文彥博明天奏一條、歐陽修後天奏一條……
一條一條的過,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幾乎沒有任何定數。
只要不是一口咬到了別人的痛處,別人根本就不覺得疼。
像是螞蟻吃大象,又像是溫水煮青蛙。
過程雖然十分漫長。
但是效果卻前所未有的好,更不會引起太大的反彈。
偶爾有一兩個人高喊著祖制不能改的話,還沒等形成軒然大波,就會被以寇季為首的寇黨大浪拍死在沙灘上。
像是范仲淹、歐陽修、蘇洵、包拯等人,都是戰鬥機中的戰鬥機。
他們一致對外的情況下,鬥嘴根本不會輸。
蘇洵能梗著脖子跟人賭命,包拯能將唾沫星子噴人一臉。
范仲淹和歐陽修兩個人能引經據典的罵的那些人掩面而逃。
在他們兇殘的火力覆蓋下,朝野上下一片和諧。
寇季之所以將他們全部培養起來,並且湊在一起,湊在朝堂上,為的就是這個。
如今朝野上下能感受到的是一股欣欣向榮的蓬勃朝氣,而不是昔日的那種暮氣和慵懶。
如今朝野上下能看到的是一個個為國奔走的熱血官員。
而不是昔日那種混吃等死的官油子。
寇季喜歡這種氣息,所以不會去輕易打斷它。
趙禎也喜歡這種氣息,所以一高興又為大宋添了兩位皇子。
眼看著官家子嗣逐漸旺盛,再無先帝在位時期子嗣難出的問題。
奏請趙禎早立太子的風聲就暫時消散了不少。
只是有一些人仍舊不死心。
比如王曾。
王曾為大宋奔波多年,幾乎都是在點燈熬油的操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