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們分了大屋、大宅。
不僅如此,還給他們每家每戶分配了一千畝地、一千畝草場,牛羊馬匹等數量翻倍提供。
然後又將青塘的王宮和青塘王宮旁龐大的寺廟,改成了學社,讓那些孩子們去讀書。
此事傳揚出去以後,那些在青塘境內服役的很多男丁,都動心了。
那些去青塘打工的百姓也動心了。
沒辦法,呂夷簡給的太多了。
多到他們活到這麼大,也沒敢奢望過的地步。
有大量的田種,有成群的牛羊馬匹,孩子還有書讀,對他們而言吸引力太大了。
於是乎,在呂夷簡的誘惑下,落戶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地方上百姓的戶籍被轉移,地方衙門不樂意了。
特別是臨近青塘的幾個衙門。
其中西寧州知州喊的最慘。
在呂夷簡開出的一千畝良田、一千畝草場的誘惑下,西寧州半數的貧寒百姓跑了。
由於身處在邊地,民風彪悍,所以他們根本不在乎地方衙門的約束,說跑就跑。
西寧州知州眼看著西寧州內許多紡織作坊紛紛歇業,眼看著街道上的行人逐漸變少,他怒不可止。
參奏呂夷簡的奏摺一封一封往汴京城遞。
趙禎和寇季二人假裝沒看見。
朝中百官也無人提及此事。
畢竟,比起呂夷簡,西寧州知州在朝中就是一個嘍囉。
呂夷簡雖然離開了中樞,可門生故舊一大堆,大部分都在朝中,兒子也在朝中出任侍郎。
西寧州知州,可沒那麼多門生故舊,更沒有做侍郎的兒子。
所以西寧州知州參奏呂夷簡的奏摺入京以後,幫誰不幫誰一目瞭然。
呂夷簡的做法很符合趙禎和寇季二人的心思。
他二人選擇了裝聾作啞,西寧州知州的奏摺自然石沉大海。
呂夷簡在青塘瘋狂了兩個月以後,兩份有分量的奏摺出現在了朝堂上。
趙禎拿著兩份奏摺,哭笑不得的道:“呂夷簡是過分了……”
寇季神色跟趙禎差不多,他點著頭道:“挖牆腳挖到了李迪和杜衍身上,他們自然不樂意。”
兩份有分量的奏摺,分別來自於李迪和杜衍。
李迪在奏摺中毫不客氣的罵呂夷簡不要臉。
杜衍言辭犀利的指責呂夷簡是個禍國殃民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