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邊上,也幾乎沒有作亂的土壤。
因為四邊上安排的不是貧寒的百姓,就是那些軍戶,亦或者那些被從近乎於奴隸制統治下解救出來的罪籍。
他們比任何人都擁護處在大宋帝國最頂端的趙禎。
其中最兇悍的,就是興慶府等地的新百姓。
他們在憑藉著軍功脫離了罪籍,享受上了大宋戶籍提供的優越生活以後,他們就成了趙禎最忠實的擁護者。
他們中間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回到以前那種給人貢獻長生馬的壓榨生活中去。
他們喜歡策馬在廣闊無垠的草地上牧馬放羊,喜歡看著家裡的婦人們跟街坊鄰居拌拌嘴、扯扯話、一起下地勞作,也喜歡看見自家的孩子揹著書袋子留著鼻涕往學堂裡跑。
唯一的缺陷就是那些里正、巷長們的臭嘴惹人生厭。
若不是那些里正、巷長們罵他們是為他們好,他們早就發火了。
總而言之,現如今興慶府等地的生活,對他們這些長期受慣了壓榨的人而言,就是天國。
他們不允許任何人破壞他們的天國。
此前前來破壞他們天國的人是遼人,被他們用最兇殘的手段轟出了興慶府等地。
若再有人出現,毀壞他們的天國,他們會用手裡的彎刀和胸膛裡的熱血,殺光所有人。
所以,四邊上的百姓是最擁護趙禎的。
當然了,四邊之所以會如此安穩,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四邊上的百姓成分並不複雜,階級並不繁雜,貧富差距不大,所以沒那麼多仇富的人,沒那麼多麻煩。
大宋朝只有兩個地方有出現叛亂的可能,就是燕雲十六州和大理。
燕雲十六州的百姓,對待罪籍相當苛刻,他們似乎想從罪籍身上討回他們以前失去的一切,所以對罪籍壓榨的十分狠。
所以在林文龍在放開了罪籍以後,才能在那麼短時間內聚攏起那麼多人。
大理主要是漢化不深,躲在山林裡的那些部族,情願在愚蠢的部族頭人領導下過野人一般的日子,也不願意走出大山,接受大宋的教化。
那些目光短淺的部族頭人們,只喜歡大宋送給他們的貨物、糧食,卻不願意承擔他們該有的責任。
更重要的是,他們腦子一根筋。
他們情願相信謠言,也不相信大宋的王法。
燕雲十六州中的應州生出的叛亂被平定了以後,大理出現了叛亂。
三山十六寨的人共同推舉出了一位蠻王,向距離他們最近的建昌府發起了進攻。
大宋此次的政令並沒有針對他們,但是他們還是反了。
起因是一個在山林裡收山貨的人告訴其中一位部族頭人,說大宋要收繳他們手裡的權力,將他們部族的人當成奴隸押送到各處服役,也許要不了幾年,他們的部族就會消失殆盡。
部族頭人聽到這種話,自然是惶恐不已。
他們對大宋不一樣的統治本來就沒有好感,他們想過那種桃花源一般的生活,不喜歡大宋朝廷的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