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瑋笑著道:“官家大可以讓狄青效仿臣,有仗打的時候就出去打仗,沒仗打的時候就留在汴京城內教書育人。”
趙禎瞥了曹瑋一眼道:“如此說來,朕是不是還應該設立一座專門培育將帥之才的官學?”
曹瑋哈哈笑道:“有何不可?我大宋以前只仰仗著太學和國子監培育良才。時間一長,內部腐朽,培育出來的人都是酒囊飯袋。
自從寇公創裡的文昌學館以後,培育了不少良才,也激勵了國子監和太學的官員奮發圖強。
如今三座學府,互相比鬥,每一歲都有光彩奪目的人才被培育出來。
三座學府斗的越兇,我大宋的人才越多。
所以學府不僅要設,最好能設立兩座。
如此,互相之間也能有一個較量,能更快更好的為我大宋培育出更多的將帥之才。
再碰到了戰事,我大宋也不用愁無人可用。”
趙禎笑著點點頭。
有些話曹瑋沒說,但是趙禎卻清楚。
一旦設立了培育將帥之才的學府,那朝廷就會削弱將門對將帥之位的壟斷。
將門對朝廷的威脅將會降到最低。
在削弱將門的同時,還確保了朝廷有人可用,確保了朝廷的武力一直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準。
如此才是解決將門為禍的最好的手段。
相比起來,他家裡那三個長輩一直推行的重文抑武的政令,真的是不堪入目。
至於學府內出來的將帥之才,會不會形成學府黨。
趙禎一點兒也不擔心。
他只需要效法寇季設立的邙山講武堂的規矩,將山長之位包攬,那些學府培育出來的將帥之才就算是分成一百個學府黨,對他也不會有半點影響。
因為那些人再怎麼分,再怎麼鬥,都是他的學生。
他們不論分出多少學府黨,最終都有一個統一的身份,那就是帝王黨。
趙禎笑著道:“諸多學府的設立,對我大宋而言,確實是好處多多。以後朕不僅要設立培育將帥之才的學府,還要設立其他諸多學府。”
邙山講武堂、天聖館、法醫館的設立,為大宋培育了不少人才。
其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就拿法醫館說,法醫館從設立至今,一直不被人們重視,也不被杏林之中的大夫認可。
但從法醫館裡走出的大夫們,在外傷方面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
隨著軍中的隨軍大夫和各地衙門裡的仵作輪番進入到法醫館裡學習,法醫館裡研究出的知識,也逐漸的進入到了軍中、各地衙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