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有那麼一兩個冒死去練新兵、建立新軍的,幾乎都被朝堂上的大佬們給捏死了。
而從頭到尾,大宋的官員們都沒有提到,將大宋腹地的兵馬拉出去,以戰練兵。
那些兵馬一直留在大宋腹地,留了幾百年,一直防著百姓。
此外,大宋經歷的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兩次革新,針對土地兼併的律法提了一籮筐,卻依然沒有人提議,先將百姓們脖子上的刀拿下去。
刀在百姓們脖子上架著,握住刀柄的是權貴、是豪門大戶。
你們改的什麼革?
又憑什麼成功?
敢不敢拿開百姓們脖子上的刀,讓百姓們鬧一場?
然後看一看你們治理下的太平盛世,到底是怎樣一個太平盛世?
史書上大宋的能臣賢良倒是一大堆。
朝朝都有。
只要是能叫響名字的,在史書上的評價都是賢良。
將刀架在百姓脖子上治理百姓,算什麼賢良?
真正的賢良那是在君王昏庸的時候可以慷慨赴義的。
真正的賢良那是能輔佐君王治理出冠以年號的盛世的。
比如貞觀、開元、洪武、永樂等等。
大宋能叫響的年號有哪一個?
王曾不知道寇季心中所想,他只對寇季的話深有感觸。
王曾鄭重的盯著寇季,“老夫此次單獨見你,就是有一番話想要告訴你。如今聽了你的一番言論,就更應該告訴你。”
寇季道:“王公直言!”
王曾雙手放於身前,恭恭敬敬的對寇季一禮,“你和官家處理土地兼併的問題,請算上老夫。老夫雖然年邁,但尚能為百姓出一份力。
若是你和官家覺得老夫礙事,可以將老夫發配到地方,老夫也想像李迪一樣,再為我大宋治理出一處糧倉。”
寇季見此,嚇了一跳,趕忙撲到了王曾身前,“王公,你這就折煞我了。王公願意冒著得罪天下權貴和豪門大戶的風險,陪著我和官家一起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
我和官家歡迎還來不及呢。
又怎麼可能嫌您礙事?”
王曾直起身,盯著寇季,認真的道:“老夫雖然是主動入夥,但也有一個條件。”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王公,我們做的是為百姓謀福的事情,又不是扯旗立山頭,還入夥?
你猜官家聽到此話,會不會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