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朝上上下下,愣是沒有一個人覺得這種情況有問題。
反而所有人都覺得這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
寇季在笑著安撫了包拯以後,道:“你特地趕過來找我,主要是為了房契和地契的問題吧?”
包拯幾乎毫不猶豫的點頭。
渤海府如今雖然歸蘇洵和包拯管,他們幾乎能決議渤海府內九成九的事務,但是有一些事務就沒辦法決議。
其中就包看房契和地契的問題。
古人在私有財產保護方面,有完善的律法,往往私有財產都和人命掛鉤,歷朝歷代在這方面的監管也十分嚴格。
衙門裡的田產、財產官司的審訊,有時候比人命案還要嚴格。
也正是因為如此,房契、地契方面的監管力度也很大。
蘇洵和包拯要無償給商人們房產和田產的話,必然會出具房契和地契給商人。
此事必然會傳到朝堂上。
背後引起的熱議和反向也比較大。
若是沒人撐腰的話,肯定會出事。
所以,蘇洵和包拯需要寇季認下此事。
寇季如今主掌燕雲十六州和遼地的一切軍政大權。
他做出的決定,朝堂上的文武即便是有異議,也只能議一議。
想要撥動正反,除非先將寇季手裡的軍政大權給剝奪了。
所以寇季認了此事,啥事沒有。
蘇洵和包拯若是認了此事,鐵定罷官。
寇季知道其中的含義,所以在包拯點頭以後,笑著道:“放手去做吧。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城池裡的商鋪和宅院可以無償給商人們,但是城池外的地方,絕對不能無償給商人們。
商人們要用,也只能租借。”
包拯見寇季答應了,臉上流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寇季認了此事,他和蘇洵就能放心大膽的吸引商人到渤海府了。
寇季見包拯笑容燦爛,便感慨道:“商人在大宋還真是不受待見,若是將那些宅院和商鋪分配給百姓的話,也就沒有這麼多事情了。”
包拯重重的點頭。
士農工商,商人處在最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