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地產出的皮毛、藥材等物,也能透過海船,運送到我大宋其他地方,或者販賣到高麗等地。
若是操作得當,渤海府說不定會成為此地最繁華的地方。”
說到此處,寇季問道:“蘇洵可是想要透過免稅,吸引那些商人?”
包拯緩緩搖頭。
寇季有些意外的道:“蘇洵不打算免稅?”
包拯點頭道:“學生和蘇洵仔細聊過,發現我大宋的商稅稅法有缺。若是免稅的話,必然能吸引很多的商人過來。
只是免稅更多的是讓那些商人鑽空子。
雖然能為渤海府帶來一些收入。
但那些商人只會將渤海府當成一個驛站,來了就走。
頂多只是讓渤海府一兩州之地短暫的繁華起來,沒辦法讓其他地方繁華起來。
所以免稅的話,對渤海府發展的益處並不大。”
寇季聽到這話,沉吟著點了點頭。
大宋商稅稅法有缺陷,寇季在很早之前就知道。
蘇洵和包拯能發現此事,他倒不覺得意外。
因為在大宋朝,只要是留心商稅和商人的人,都知道這一點。
只是沒人為此事奔走,也沒有人奏請朝廷重新制定商稅律法。
因為朝廷每年透過撲賣收稅權,能獲得一筆收入。
雖然不多,但勝在穩定。
更重要的是,商稅稅法背後牽扯到的利益十分龐大。
牽一髮而動全身。
只要是大宋官員,幾乎家中都在做生意,都有一定的商產。
就拿包拯而言,家裡並不像是許多演繹話本里說的那麼貧寒。
包拯家裡也算是小地主。
家裡除了廣闊的良田意外,還有一些鋪面。
那些鋪面都做著生意。
其他的官員自然不必多說。
家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鋪面,做著各種生意。
所以朝廷要動商稅稅法的話,就等於是在觸及滿朝文武,以及所有豪門大戶的利益。
其中難度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