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繼續道:“除了常規的三萬地方兵馬以外,在遼土的東北、東南、西北三地,還得分派三支禁軍。
對外可以征戰千里,對內可以鎮壓亂民。”
陳琳眉頭一挑,“三支禁軍?”
寇季緩緩點頭。
陳琳垂下頭,沉默不語。
三支禁軍,就是十五萬兵馬。
十五萬手握火器的兵馬,對決三十萬手握冷兵器的兵馬,都不會落於下風。
由十五萬禁軍坐鎮邊陲,鎮守遼地,倒是能保證萬無一失。
只是十五萬禁軍,外加遼地內的地方兵馬,數量恐怕會超過四十萬左右。
朝廷新增四十萬兵馬,所需要的花費可不是一貫兩貫。
起步也得百萬貫。
等四十萬兵馬全部建齊的時候,朝廷的花銷突破千萬貫,那是輕而易舉。
畢竟,兵馬初建的時候,一些基礎設施的花銷比較大。
從無到有,遠比以舊換新花費要大的多。
此外,朝廷已經決定了在遼地推行蒙學,又是一大筆巨大的花費。
遼地兩三年內,恐怕沒辦法向朝廷繳納一文錢的賦稅。
所以兩三年內,朝廷都需要向遼地貼補很大一筆錢。
國庫裡如今雖然還有些盈餘,可支援不起這麼大的花費。
要知道,趙禎還想著在大宋推行縣學、府學,以及國學。
所需要的錢財自然更加龐大。
國庫裡的那點存錢可不夠看。
寇季見陳琳垂下了頭沉默不語,大致也猜倒了陳琳心中的顧慮,他開口道:“其實朝廷要在遼地設立禁軍的話,只需要新設兩支就足夠了。”
陳琳抬起頭,愕然的看向寇季,“你剛才……”
寇季笑著道:“我說需要三支禁軍,可沒說需要新立三支禁軍。眼下燕雲十六州已經歸復,兩塞兩永就沒必要一直鎮守在雁門關一線。
四支禁軍,一支可以屯駐在大名府,一支可以調遣到大同府城,一支可以調遣到居庸關或者山海關。
剩下的一支就可以調遣到遼地。
所以朝廷只需要新立兩支禁軍就足夠了。”
陳琳遲疑了一下,坦言道:“即便是少力一支禁軍,朝廷也不一定負擔得起。此前各地方兵迴歸原籍,朝廷下發了一部分賞賜,耗費了不少錢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