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戰場上,想要博得大的軍功,想要繳獲更多的浮財。
就必須承擔同等的風險。
所以真正支撐著普通將士在戰場上拼命廝殺的是‘卸甲歸田’四個字,而非‘馬上封侯’四個字。
對於一個常年在外奔波的人,你給他一個回家跟親人團聚的機會,遠比你給他一筆浮財,更讓他覺得欣喜。
“陝西府的人,一旦入了軍營,想要卸甲歸田,想要歸家,就必須克服一切的困難,努力的活下去。
在此期間,無論是煙瘴,還是當地的敵人,都沒辦法擊垮他們。”
寇季坦言道。
趙禎皺著眉頭道:“朕情願看到他們死在戰場上,也不願意看到他們死在煙瘴之下。”
寇季一愣,思量了一下道:“那就先將永興軍調遷回來,讓天武軍繼續駐紮在大理深處。新軍調遣到建昌府,先習慣習慣大理的煙瘴之氣,學習如何在大理生存作戰。”
趙禎聽到這話,眉頭才一展,道:“就這麼辦。”
寇季緩緩點頭道:“臣回頭就透過兵部,去公文給范仲淹,讓他開始徵兵。”
趙禎點了點頭,突然嘆了一口氣道:“將士們最大的心願就是卸甲歸田。可他們其中很多人,有可能一輩子也不能卸甲歸田。”
在寇季的影響下。
趙禎早就明白了,刀槍入庫、馬放南山是取死之道。
他也明白太平盛世是打出來的。
只要大宋四鄰還有其他邦國,戰爭就不可能停止。
所以坐鎮的邊陲的將士,只能不斷的征戰,永無盡頭。
其中一部分人註定了要在戰爭中埋骨他鄉。
寇季聽到了趙禎的感慨,沉吟道:“我們沒辦法讓戰爭從世上徹底的消亡。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將所有埋著我炎黃子孫屍骸的地方,變成我大宋的疆土,變成他們的故鄉。
如此,他們也算是落葉歸根了。
也不至於流落在他鄉,被人糟蹋。”
趙禎緩緩點頭道:“朕現在不缺錢、也不缺人、更不缺時間。燕雲之地,埋葬的炎黃子孫何止百萬。
朕必須將燕雲之地收回來,讓那些炎黃子孫埋在自家的地裡。”
寇季贊同的點頭,道:“燕雲之地,我們遲早要拿回來。不過眼下最重要的是先革新官制。”
官制只是文制的一部分。
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也是目前為止,寇季和趙禎二人能動的,阻力最小的一部分。
“一旦官制革新完成,不等遼皇耶律隆緒對我大宋發動進攻,我大宋就可以率先對遼國發起進攻。”
“就怕等不到官制革新完成,遼皇耶律隆緒就會對我大宋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