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季此話,等於是指著鼻子在罵人,偏偏他們還不能還嘴。
一位侍御史咬咬牙,出班道:“若是官員奉丁憂呢?也要等到朝廷派遣的繼任者到了以後才能離開嗎?”
寇季臉色微微一正,道:“自古忠孝難兩全。真要是孝順父母,為何不在父母身患重病的時候,就主動提出回鄉去奉養雙親?
就像是包拯那般。
為了奉養雙親,縱然是官,也不願意做。
一個個在父母身患重病的時候,不回去守在他們床前盡孝,等到父母故去,才回鄉去祭奠、操辦後世,為其守墓三載。
那是孝順嗎?
那是做給人看。
在其眼中,前程、官位,比孝順更重要。
生前不孝順父母,只知道一味的奔前程。
父母故去以後,為其哭嚎,為其守孝,宣揚自己孝順。
如此孝順,不要也罷。”
說到此處,寇季環視垂拱殿內的百官,道:“諸位中間也有不少年長者,也有兒孫。諸位將心比心的體會一下,就應該明白,什麼才是真孝。
我大宋推崇孝,是為了讓天下百姓們孝順父母。
不是為了做樣子。
如果僅僅是為了做樣子的話,那我大宋還推崇什麼孝道。”
寇季目光落在了那位侍御史身上,“所以,丁憂不足以成為地方官員可以隨意掛印而去的藉口。我大宋也不該有那種隨意掛印而去的官員。”
寇季一席話說完。
百官們沉默不語。
寇季算是給百官們上了一課,順便百官們中間宣揚的虛假孝名,給扒了一個乾乾淨淨。
趙禎見百官們默不作聲,便咳嗽了一聲,道:“凡事也有例外,地方官員任職在外,家中父母總有突然患上重病,突然離世的。
父母突然離世,地方官員事先恐怕也不知情。
所以,朕可以給予一定的便利。
但在離開地方衙門的時候,必須向朝廷遞上奏摺,申明其中的原由。”
趙禎這一番話說完,百官們沒人開口,此事就算定下了。
當即。
趙禎對呂夷簡三人道:“內廷議一議此事,將此事整理成具體的條文,朕過目以後,會明發天下,將其立為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