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學習的話,徵收重稅,服苦役,再嚴重一點掉腦袋。
你學不學?
沒一個人敢不學。
也沒一個人會因此生出怨言。
為何沒有怨言?
因為讀書人在大宋擁有獨特的地位,只要是個人都看得見。
百姓們不讀書,不是不想讀書,是讀不起書。
只要朝廷解決了讀不起書的問題,百姓們一定會毫不猶豫的將家中的孩童送到蒙學學習。
極少一部分別有用心的人,在這個時候很難跳出來。
朝廷不惜血本的讓你讀書識字,讓你做人上人,你還不樂意?
那朝廷將你砍了,也沒人替你喊冤。
朝廷將搗亂的砍了,或者發配出去做苦役,當先鋒兵,自然不會有什麼怨言傳出來。
所以,一切的關鍵就是錢。
而朝廷不可能為了推行教化,將朝廷所有的稅收都搭進去。
所以寇季給出的辦法就是借雞生蛋。
用藩屬的錢,供養大宋所有人讀書。
大宋要付出的,就是時間和兵馬。
用數十萬人,換取天下所有人讀書的機會,趙禎覺得這個買賣十分划算。
他幾乎要拍板了。
呂夷簡咳嗽了一聲,道:“官家,寇樞密提出此事,卻又可行之處。縱然不能讓我大宋所有人都識字,也能讓我大宋一半人識字。
但此事並非是一日之功。
官家還需要徐徐圖之才是,切不可過早宣揚出去。”
王曾點頭道:“若是過早的宣揚出去,卻又沒辦成,那官家會失信於天下人。”
張知白附和道:“此事官家只管做就是了,不需要說。”
趙禎聽完了呂夷簡三人的話,略微沉吟了一下,道:“朕知道了……”
話罷,趙禎沒有再開口。
推行教化,是他和寇季很早以前就定下的目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