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下了山,乘車入了汴京城。
一路過了金水橋,入了宮。
趙禎將寇季放在了後宮宮門口,對寇季道:“種世衡不知道怎麼想的,偏偏在這個時候奏請將三衙和樞密院合為一處。
呂夷簡三人為此事頭疼不已,已經頻頻派人請朕過去做定奪了。
朕現在要去盯著此事,後宮的案子就交給四哥了。
四哥只管放心的查,有不長眼的阻攔,打殺了就是。”
寇季就當沒聽見趙禎最後一句話。
宮裡的人,但凡有點眼力的,沒幾個人在他面前找不自在。
敢在他面前找不自在的,都是他沒辦法打殺的人。
所以趙禎最後一句話,純粹是廢話。
李太妃要是跳出來阻攔,我還能將李太妃砍了不成?
真要砍了李太妃,你還不得瘋?
寇季腹誹之餘,對趙禎道:“種世衡挑這個時候上書,應該是覺得如今官家正是易怒易衝動時候,滿朝文武不敢在這個時候觸官家眉頭,所以樞密院和三衙合二為一的事情,就不會受到太多阻攔。”
趙禎沉聲道:“他就不怕朕一怒一衝動,罷了他?”
寇季坦言道:“他相信官家的睿智。”
趙禎略微一愣,沉吟道:“他投誠了?”
寇季緩緩點頭。
趙禎撇撇嘴道:“難怪他敢在這個時候觸朕的眉頭……”
寇季感嘆道:“他也是為了官家的江山社稷。”
趙禎道:“他還真是聰明,知道向你投誠,就是向朕投誠。只是朕不太喜歡聰明人。”
趙禎和寇季一起攜手推行了兵制革新,也一起攜手做了許多事情。
但是滿朝文武,沒人認為寇季和趙禎在政務上是一體的,所以沒人知道,向寇季投誠就是向趙禎投誠。
趙禎原以為,不會有人看出此事。
卻沒料到種世衡看穿了此事,並且果斷的向寇季投誠了。
投誠就意味著,無條件支援寇季所提出的任何政務。
也就相當於無條件支援趙禎推行任何政務方面的革新。
寇季聽到了趙禎的話,撇嘴道:“能出現在朝堂上的,就沒幾個蠢人。偶爾有一兩個犯蠢的,大多是被人算計了。又或者是懷有什麼其他目的。
比如此前範諷在朝堂上挑撥我們君臣的關係,就是為了試探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