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嘆了一口氣道:“就怕我們到時候見招拆招,沒那麼容易啊。”
呂夷簡瞥了寇季一眼,道:“實在不行,就只能讓你小子領兵上了。”
寇季苦笑了一聲,沒有說話。
西夏的謀劃暴露出來,大宋朝若是真的沒辦法見招拆招的話,那他也只能硬著頭皮去上了。
雖然現在他們猜測不到西夏的謀劃是什麼,但大致能推斷出,跟兵事有關。
君臣四人商量過後,在寇府內簡單的吃了一些吃食,就各自離開。
趙禎、王曾二人回宮去準備兵馬排程的事宜。
呂夷簡則去召見六部主事,商量戰時的糧草排程的問題,以及兵馬過關的問題。
所以人都在為此後對付遼國的戰事忙碌。
寇季自然也沒有閒著。
他次日便被趙禎召入了宮。
二人在宮裡密談了一會兒。
他跟趙禎暗中商量過的一些事情,也逐漸的提上來日程。
敵人在想方設法的變強,大宋自然也不能一直固步自封。
他開始為火槍和火炮以後的量產,以及火槍和火炮以後裝備到全軍的問題忙碌。
火炮和火槍的量產,以及配備到全軍中,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大宋的將士,必須懂得如何應用火槍和火炮作戰才行。
所以,將火槍和火炮量產,以及將火槍和火炮配備到全軍,有一個先覺條件必須準備。
那就是培育能用火槍和火炮作戰的將官。
依照大宋的武勳們的作戰方式,兩百五十人的部曲,就能幫著領兵大將,如臂使指的指揮一廂,兩萬五千人的兵馬作戰。
寇季只需要依照這個模式,將將官當成部曲培育就行。
兩百五十人,可以教會兩萬五千的兵馬使用火槍和火炮,並且應用火槍和火炮作戰。
兩千五百人,就能教會二十五萬人。
就能領著二十五萬兵馬,應用火槍和火炮作戰。
所以,暫定的第一批培訓的將官人數,不能少於兩千五百人。
寇季經過了仔細思量以後,最終將人數定為了三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