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禎登基以後,記起了自己這位先生,先後擢升,最後將其擢升到了御史中丞的位置上。
王隨開口,自然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原本準備離開了滿朝文武和皇親國戚紛紛駐足,看向了王隨。
王隨身為御史中丞,又在這個時候開口,他要說什麼,所有人心裡都清楚。
揹負雙手站在龍攆上的趙禎,心裡也清楚。
趙禎深深的看了王隨一眼,沉聲道:“王隨,朕乏了,要歇下了,你退下吧。”
趙禎對於王隨還是十分欣賞的。
王隨在擔任他的先生期間,並沒有像是其他先生一樣照本宣科,而是經常會講一些佛法中的小故事,以此向他灌輸一些做人的道理。
趙禎心中的仁慈之念,有一部分就源於王隨的教導。
王隨很少結黨,也沒有多少門生故舊,至交好友,大多都是佛法高深的禪師,雖然身在朝堂,但過的更像是一個隱士。
所以王隨教導趙禎心懷仁慈,並沒有太多其他心思,只是單純的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身具仁慈。
也正是因為如此,趙禎對王隨頗具善意。
他不希望王隨參與到此事中,不希望王隨趟這一趟渾水。
所以他不希望王隨開口。
但王隨身為御史,眼看著皇親國戚欺壓百姓,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懲處,他怎麼可能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
王隨盯著趙禎,大聲的喊道:“官家,駙馬柴宗慶,已經不是第一次縱容家僕,毀壞民田了。先帝在朝的時候,曾因此處置過他。
但他卻屢教不改,又一次犯下了毀壞民田的罪過。
官家難道要輕饒他嗎?”
柴宗慶咬著牙,恨不得將王隨生吞活剝了,但是他卻沒有開口,因為他清楚,有人會幫他開口。
那個掌控欲極強的女人,一定會開口。
果然。
王隨的話音剛剛落地,鄧國大長公主就冷聲喝斥道:“王隨,駙馬不過是不小心毀壞了一些莊稼,官家已經償還了那些百姓錢財。
官家給的,可比他們地裡種出來的還要多。
官家已經喝斥過了駙馬,算是懲戒過了。
你現在站出來,挑起事端,耽誤官家回京的行程,你是何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