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鄰水的田地,只要不是鹽鹼地,那就是上等了田地。
德靖鎮和七里平的地,毫無疑問就是這種上等田。
往往一畝上等田,每歲的收穫,要比一畝下等田多出近倍的收成。
雖說現在分地的橫山軍將士們沒有戰功,分到的地不多。
可他們分到的皆是上好的田。
每一畝地,都能活家裡一口人,他們自然激動的不能自已。
橫山軍將士們激動的休息不下去,在四處轉圈圈。
可怕石州附近城牆上的守城校尉嚇的不輕。
年近五旬的老校尉,看到了長城外不斷冒出來的大宋將士以後,一個頭兩個大。
老校尉揉了揉眉心,頭疼不已的道:“那群棒槌又出去禍害西夏人了?”
老校尉的問話,無人應答。
橫山軍雖然已經晉升為了禁軍,可他們相應的軍備還沒有送達,所以他們穿戴的盔甲、軍服,那都是各式各樣的。
大宋擁有統一的軍服,不過是地區性的統一。
期間有經過了幾次顏色的變遷,所以軍服樣式、顏色有數種。
橫山軍中有不少將士出身於不同的廂軍,軍服自然有差別。
此外,一些廂軍將領此前喝兵血,連軍服軍備上的錢財都剋扣,所以還有一些將士穿戴著最早樣式的軍服,甚至有些還帶有補丁。
所以當他們三三兩兩,晃晃蕩蕩的在石州外的長城邊上晃盪的時候,讓長城上的老校尉自然而然的聯想到了一支被稱之為西北禍害的兵馬。
那是一支匪軍。
大宋在征討西夏的時候,從那些遷移過來的罪囚、難民中冒出來的。
在大宋征討西夏的時候,他們沒少去禍害西夏人。
西夏人被折騰的焦頭爛額,大宋朝廷卻覺得他們做的不錯,覺得他們幫朝廷牽制了一部分西夏兵馬,有功,所以收編了他們。
負責收編他們的是前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李迪。
李迪在西北的時候,倒是鎮得住他們,他們聽從著朝廷的命令,出去到西夏為禍,給西夏製造麻煩,屢立戰功。
李迪走的時候,將他們編成了團練,讓他們守土保疆。
他們本質工作倒是做的無可挑剔。
就是匪性難改。
他們家中的婦孺在朝廷分的地上種田,每年收成也不錯,加上朝廷發的一些軍餉,他們日子過的倒也說得過去。
可他們習慣了吃夜草,習慣了搶橫財。
總是對現在的日子不滿意。
於是乎,他們在守土之餘,就開始跑到了西夏去發橫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