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是將門出身,折家軍校尉常年征戰,或多或少都見過兵災以後的瘟疫發生,所以他們多多少少能猜測出寇季這麼做的目的。
在瘟疫爆發以後,朝廷解決瘟疫的辦法,總是簡單粗暴。
發現一城出現瘟疫,封城。
發現一地出現瘟疫,封地。
在沒有辦法治療的情況下,只能任由瘟疫出現的地方的人,自生自滅。
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平民百姓,很少出門。
有些平民百姓,一輩子可能都沒出過府城治下的地方。
所以四處流竄的少之又少。
往往瘟疫發生在一地,封鎖了道路以後,很快就能平息下去。
至於被封鎖的地方會死多少人。
沒人敢去算,也沒人敢去數。
往往發生了瘟疫,封城以後,那個地方就會淪為一片死地,十數年也不會有人涉足。
王凱和折家軍校尉皆不是什麼嗜殺之人,心裡也有仁義。
所以在明白了寇季在防禦瘟疫的時候,果斷配合。
他們不希望百姓因為他們的疏忽,染上瘟疫。
也不希望手下的將士因為他們的疏忽,染上瘟疫。
左右不過是帶著布面,關幾日而已。
軍令之下,將士們沒有唧唧歪歪的可能。
只能照做。
王凱和折家軍校尉在麟州城內忙活了許久,才收完了麟州城內的屍骸,埋在了一處。
寇季在墳堆堆起以後,代表著朝廷、代表著官家、也代表著自己,弔唁了一番死去的忠魂們。
並且當著英靈的面,將他們的功勞,以及他們的事蹟,寫成了奏疏,派人遞迴給了朝廷。
此前麟州城告破的時候,寇季就給朝廷遞過一道奏疏。
如此再遞一次奏疏,卻並不重複。
因為寇季在新的奏疏中,提到了已經死去的忠魂們的家眷安置問題。
在戰場上,寇季除了提供一些火器,穩定一下戰局以外,起不到其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