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寇季殺出了長城,跑馬圈地的時候,他們的家眷會因為他們的戰功,獲得圈地的機會,一躍晉升為大地主。
王凱和折家軍校尉各有心思,但不代表他們會舍下麾下將士們的性命,跟遼人死磕到底。
寇季和高處恭準備了後手,他們到了該退的時候,自然得退。
再死磕下去,出現了大量的傷亡,到時候論功的時候,他們兩個的行為,就不是功勞,而是罪過。
王凱深知這個道理,所以在折家軍校尉湊上前的時候,十分果斷的道:“我也正有此意……”
二人對視了一眼,齊齊下令。
“退!”
二人率領著麾下的親兵,果斷後退,其他的將士們見此,心不甘情不願的跟著往後退。
有些將士甚至流出了眼淚。
“我還沒拿到腦袋!我還沒拿到腦袋!”
好不容易碰上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家致富的機會,卻一個人頭也沒有搶到,能不哭嗎?
然而,沒有人打理他。
甚至有人在退走的時候,拽著他一起往後退。
王凱和折家軍校尉退了,遼人自然不肯放過他們。
遼兵精銳不斷的湧上了岸,在岸邊集結成一個又一個的軍陣,向正在退走的晉寧軍和折家軍將士們追殺了過來。
在他們眼裡,晉寧軍和折家軍,就是打不過他們,狼狽逃竄的潰兵。
他們的目的是為了渡河,為了南侵大宋。
所以不需要有人刻意的去下令,他們也會選擇乘勝追擊。
“殺!”
“王爺有令,活捉寇季者,賞千戶!”
“活捉寇季,封公!封侯!”
“……”
遼兵精銳打著活捉寇季的口號,前赴後繼的衝殺了過來。
退守在軍寨裡的弓弩手、火槍兵,果斷出手,制約遼兵精銳衝鋒的勢頭,為晉寧軍和折家軍爭取撤退的時間。
事實上,不需要他們多爭取,晉寧軍和折家軍也會玩命的逃跑。
他們選擇了撤退,將背後留給了敵人,數萬敵人在背後追趕,不跑等什麼?
等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