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位知縣,在任上,每日都會走出府衙,去自己治下的縣裡四處走走,路遇不平,便為其伸冤。閒暇的時候,就會想盡辦法,帶著縣上的百姓們,一起謀福。
在他治下,縣上的百姓們雖然過的並不富裕,但是卻沒有人餓死,也沒有人受到欺壓。
讓人意外的是,此人三遷知縣之位,九年時間裡,沒有升遷一步。
其原因就是此人在士林裡沒什麼名氣,甚至跟自己的上官,交往也不怎麼深。
臣曾經派人找他的上官詢問他在任職期間的過往的時候,他的上官居然對他沒有太多印象。
臣……”
“夠了……”
趙禎咬著牙,打斷了寇季的話。
他不想再聽寇季繼續舉例了。
雖然他不願意承認,但是在他心裡,他父皇的名字,跟昏君兩個字,正在逐漸靠攏。
他怕寇季再說下去,他父皇的名字就和昏君兩個字重疊在了一起。
他父皇就算再怎麼不堪,對他還是十分好的。
他不想讓他父皇在他心裡留下的英明神武的形象,破碎的一點兒也不剩。
趙禎深吸著氣,強壓著心頭的不適,低聲對寇季道:“你直接告訴朕,朕該怎麼做就行了。”
寇季見火候到了,也就沒有繼續再破壞趙恆在趙禎心裡的形象。
寇季說道:“官家不應該把目光注視到忠臣良將身上,也應該把目光放在那些奸臣身上。忠臣良將身上,有官家能夠學到的東西,奸臣身上同樣有。
官家可以從忠臣良將身上學到如何量才。
從奸臣身上會學到更多量才的方式。
許多大奸大惡之人的官員,初入仕途,都不是什麼大奸大惡之人。
他們都是在仕途上,才變成大奸大惡之人的。
他們為何會變成大奸大惡之人,值得官家好好的追尋。
是朝廷做了什麼,讓他們變成了大奸大惡之人。
還是他們在入仕途以後,受到了什麼影響,變成了大奸大惡之人。
都值得官家深究。
官家若是弄清楚了他們為何會變成大奸大惡之人,就能防微杜漸,就能對朝廷的一些政令,以及朝廷的量才之道,加以改正。
如此,才能讓我大宋多一些好官,少一些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