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人子,聽到自己父親有錯,他心裡自然不痛快。
依照孝道,他不僅不能說他父皇的壞話,還得維護他父皇的名聲。
但他卻沒有阻止寇季說下去,也沒有因此降罪寇季。
因為寇季的話,入木三分。
已經明確的指出了朝廷量才的弊端。
他今日若是阻止了寇季說下去,以後說不定再也聽不到如此的逆耳忠言。
寇季見趙禎臉色不太好看,略微咬了一下牙,繼續說道:“丁謂立功得不到升遷,所以他認祖歸宗,認回了那個比較有名望的祖宗。
丁謂有了有名望的祖宗以後,立馬就得到了升遷。
他升遷到了汴京城以後,也沒幹什麼利國利民的事情。
只是一味的欺上瞞下,藉此平步青雲。”
趙禎深吸了一口氣,盯著寇季,遲疑的道:“是朕父皇的過錯?”
寇季沉默了一下,他覺得話說到了這個份上,也沒必要藏著掖著,他看向趙禎道:“先帝以學問、名聲量才,滿朝文武自然紛紛效仿。”
趙禎聽到這話,臉色更加難看。
寇季嘆了一口氣,道:“官家登基時間也不短了。應該明白什麼叫做上行下效。”
“朕……”
趙禎突然之間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和寇季一起數落他父皇?
他做不到。
寇季說的句句在理,也有現成的例子在,足以說明他父皇在量才方面,有問題。
寇季見趙禎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樣,大致能猜測到趙禎的心思。
寇季繼續說道:“臣再給官家舉一個例子。臣在吏部任職,曾經派人下去調查過各地官員,碰到了兩位十分有趣的知縣。
其中一位知縣,在任職期間,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如同一個閨中小姐,整日裡躲在府上,吟詩作賦,精研學問,將一眾政務,全數丟給了縣衙裡的佐官、小吏。
所以這位知縣治下,經常發生佐官、小吏欺壓良善的事情。
但讓人意外的是,此人居然數次獲得了上官的推舉。
其原因就是此人在士林裡有名氣,肚子裡有才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