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罷手言和,並且決定透過聯姻緩和彼此之間的關係。
在雙方簽訂了罷戰盟約,以及通婚盟書以後。
遼國兵馬撤出了西夏。
西夏王李德明,在興州,登基稱帝。
他這一舉動,足足把西夏立國,提前了幾十年。
他改興州為興慶府,定都於此,國號大夏。
並且在他稱帝的當日,向大宋下達了繳文。
言稱,他本是大宋藩屬,一直對大宋忠心耿耿,卻不料大宋在西夏危難之際,不僅不肯幫忙,還在背後捅刀子。
大宋所作所為,已經違背了一個宗主國對待藩屬的原則。
所以,他不準備在依附大宋,同時選擇立國,跟大宋開始作對。
簡單的說,就是李德明告訴大宋所有人,他不想稱帝,如今走上稱帝這一條路,全部是大宋逼的。
如今他不僅要稱帝,還要跟大宋不死不休。
當然了,其本意其實並非如此。
李德明早有稱帝的心思,也一直在為稱帝做謀劃。
他之所以一直不肯遲遲稱帝,就是因為他選擇依附在大宋、大遼之間,能頻頻從兩國之間獲得巨大的好處,藉此一步一步的讓西夏變得更加強大。
他原本打算等到西夏可以強到可以跟大宋、大遼共稱霸主國的時候再稱帝的。
可如今他先跟遼國酣戰了一場,又跟大宋在靈州河畔對持著。
三方已經撕破臉了,他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扮豬吃老虎了。
雖說李德明稱帝了,也決定要跟大宋大戰一場。
但是他稱帝以後的所作所為,遠遠沒有李元昊稱帝以後做的那麼激烈。
他既沒有改姓,也沒有讓那些漢化多年的西夏人,重新換上黨項人的服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