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現在正處於兩種制度的過渡階段,趙佗並不想和軍功集團貿然鬧翻,更別說這次西征打的旗號是為先帝復仇,是要徹底消滅烏孫這個禍患,所以他也表態支援。
“烏孫是先帝四大憾之一,同時這些蠻夷阻擋住了我秦國和西域溝通的道路,若不翦滅烏孫,則無法與西域溝通,一舉將其擊破確實有必要。”
秦國上下安歇了四年,現在士卒好戰,糧秣輜重充盈,就連鎮國侯趙佗都支援此戰,二世皇帝不再猶豫,以王離為將,率兵十萬西擊烏孫。
趙徹,便是請求加入此戰。
除此外,趙佗的弟子韓信,也請命參與了這場大戰。
這些年輕人,將要前往西邊,去沙場立功,博一個光明的前程。
他們將要在西邊翦滅強敵,為大秦再度開疆拓土。
大軍出征的那一天,趙佗率領公卿眾臣,送王離及諸位將領離去。
當他看到自己十七歲的兒子披掛好鎧甲,與他告別,縱馬賓士而去的模樣,趙佗的心中忽然有了一種物是人非的感傷。
十幾年前,他也是這樣雄赳赳氣昂昂的率軍離去的吧。
時代再度改變,他趙佗縱馬馳騁揚威四海的日子,將一去不回。
“想什麼呢,我還年輕,還能活個幾十年,我的時代遠遠沒有結束!”
趙佗重重搖了搖腦袋,將傷感從身體中趕了出去,重新恢復了鬥志昂揚的狀態。
他還年輕,他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只是世人的悲歡喜樂是並不相通的。
有些人正如旭日東昇,青春有力。
有些人則如紅日當空,耀眼璀璨。
但有的人,卻像是那金烏西落,快走到了人生的終點。
就在秦將王離率十萬秦軍西征烏孫的兩個月後。
咸陽再度發生了一件大事。
今年已經七十八歲的左丞相李斯,終於堅持不住,在一次大朝會上突然暈倒。
之後臥病於床,數日間便到了彌留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