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自然也不例外,只要她的兒子娶了趙佗的女兒,就相當於得到了一個強力外援,日後嗣君之位就穩了,不怕皇帝搞什麼廢長立幼之事。
但因為趙佗身份太高,功績太大,就連二世皇帝扶蘇也對趙氏頗為尊重,所以李姝不敢強求,只是請其兄長李於前去代為轉達這份意思。
按理說,皇后為帝國長公子求婚,不管放到哪個家族,都絕對是大喜過望,興高采烈的答應下來。
畢竟等到公子啟明登位,那他們就是妥妥的皇親國戚,女兒也將成為一國之母,哪個家族不想啊。
可沒想到趙氏是個例外。
面對皇后之兄滿臉帶笑的表達求親之意,趙佗婉拒了。
“竟然拒絕我的兒子!”
李姝心頭氣憤,這讓她想起十多年前,她想要和趙氏結親以穩固地位,給扶蘇吹了好長一段時間枕邊風,讓扶蘇前去武功侯府求親,最後還被趙佗拒絕的事情。
“這是第二次了!”
李姝感覺受到了侮辱,同時看見扶蘇讓自己的兒子給趙佗的兒子敬酒,心頭越發不舒服起來。
只是她清楚二世皇帝是多麼信重這位鎮國侯,便強行壓住內心的憤怒,臉上保持著場面上的笑容。
宴飲完畢後。
趙佗一家出宮離去。
“徹兒,你此番既要隨王將軍西征,當好生學習行軍佈陣之術,切記兵法只是理論,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才行!”
趙佗在路上對兒子進行囑咐。
趙徹應道:“父親放心就是,我此行以學習實踐為主,絕不會胡亂爭功。”
聽到這話,趙佗滿意的點頭。
這幾年秦國在趙佗的變法下,越發安定和強盛。
四年沒有對外發動戰爭,社會穩定,男子可以在家中耕田勞作,女子則能安心的生養哺育。
人口增多的同時,秦國各級別的府庫糧秣逐漸充盈,許多地方已經達到了糧滿溢倉的地步。
趙佗弄出了許多農業科技,還成立了農學,專門培養農業人才,促進帝國農業發展。這種種舉措使得這個時代的秦國生產力,比原本的歷史強了數倍,糧秣囤積速度很快。
既然有錢有糧,黔首也休息了好幾年,那朝中的諸多軍功將門,再次打起了西征的主意。
趙佗這幾年在營建各種學室加強基礎教育的同時,也在逐步推行歷史上漢代的察舉制,想要平和的解決掉軍功爵制度這個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