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趙佗這話,秦王政雄鷹般的眸子眯了起來。
這小子,問了一個角度刁鑽的問題。
他澹澹道:「蒙恬。」
蒙恬!
趙佗倒吸一口涼氣,果真如此。
中郎將蒙恬!
他趙佗在秦宮當中郎時候的老領導。
趙佗之所以驚訝,倒不是說蒙恬此人沒有能力,在歷史上,蒙恬北卻匈奴七百餘里,麾下統領著數十萬大軍,聲威震於北疆,在整個秦朝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將。
但那是以後,現在的蒙恬雖然熟讀兵書,父、祖皆為名將。且有左庶長的高爵,位居中郎將一職。但他實則從未上過戰場,沙場征戰的經驗甚至還沒有趙佗多。
且蒙恬比李信還要小几歲,這樣的人來當李信的副將,然後去滅楚國。
這種滅楚組合,趙佗光是想想就頭皮發麻。….
他知道秦王政之所以這樣做,多半是想任用一批郎官出身的青壯將領,用以取代王翦、楊端和、辛勝等老將,要為秦軍注入新鮮的血液,同時削弱那些老將的權威,避免出現功高震主的局面。
放在普通戰事中,本來也沒什麼,但在滅楚時做這種事,就有些兒戲了。
一切,都是因為驕傲作祟啊。
眼見趙佗面色變換,秦王政皺眉道:「怎麼,你認為蒙恬不行。」
事到此處,趙佗也不得不迎難而上了。
他咬牙道:「趙佗曾在蒙中郎將手下任職,自然知道中郎將乃是天生的將才,又有家傳兵學,未來定是天下名將。」
秦王政點頭,蒙恬是繼李信之後,他最為欣賞的少壯派將領,能力肯定是有的。
但趙佗話音勐然一變,大聲道:「但臣亦聽聞吳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且將者,國之輔也。輔周則國必強,輔隙則國必弱。」
「有李信將軍為主將,此番伐楚自然無礙。但副將若是選擇一老成持重的戰將,那就像在老虎身上插上一對翅膀,此戰更是能事半而功倍,越發的穩妥。」
秦王政皺了皺眉
,雖然趙佗沒有明說,但其話中的意思不外乎就是說蒙恬沒有上過戰場,能力恐怕不行,會讓此戰有風險。
讓他謹慎考慮,不如選個老將來輔左李信。
秦王政也曾考慮過滅楚的難度。
如今的楚國早已大不如昔,不僅內部分裂,其軍隊戰鬥力也下滑嚴重,去歲王賁奪取楚國十多座城池就是明證。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整合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援離線朗讀的神器,.】
王賁數萬之師就能打的楚軍丟盔卸甲,他秦王政一次派出二十萬大軍,豈不是能嚇得楚王屁滾尿流,滅楚小菜一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