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亂世買黃金,盛世興收藏。時下,古玩收藏與交易已成為繼股票和房地產後,最為熱門和時髦的投資方式之一。
越來越多的民間收藏愛好者,將其作為閒暇時的一種“雅嗜”大加追捧。殊不知,在詭譎而神秘的古玩行當中,時時上演著魚目混珠的欺詐詭計。特別是一些“眼力”不高卻出手闊綽的新入門玩家,很容易成為騙子攻擊的目標。
而就在這望湖樓古玩城中,這位李總不僅生意做得精明,而且還有一些眼力,然就是這樣,他還是這樣一步步陷進了騙子精心編制的“連環套”中。
張天元站在一旁聽著李總唉聲嘆氣地講著自己的故事,這對這個事兒大概有了些瞭解。
李總是西鳳市一家投資公司的老闆,這些年來,他經營有方,身家豐厚。因為平時身邊有一群熱衷收藏古玩的商界朋友,他也逐漸迷上了古玩,並決定“試水”收藏幾件拿得出手的物件。
他最先做的,就是在望湖樓古玩城中購買了幾個攤位,做起了古玩生意,打算先摸摸這一行的情況,瞭解一下古玩這個東西,免得日後受騙。
還真別說,他這生意做得是相當不錯的,因為望湖樓古玩城當初擴建的時候他就在裡面投了錢,故而他在這裡租賃一個攤位,那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
別人只當他是玩玩,卻沒想到他玩得越來越大。
2012年7月,李總到銀通區銅柱縣洽談恆溫冷庫合作專案,認識了古玩市場的“拉縴”人,也就是負責賣家與買家聯絡、說合並收取佣金的介紹人賈骨。賈詳說擁有著悠久歷史的銀通區銅柱縣有一個信譽口碑都不錯的古玩收藏家,他手上有一批剛剛出土的秦漢時期青銅器準備出售。
李總一聽就來了興致,心動不如行動,生意還沒洽談完,就急匆匆地按照賈骨的提供的地址、聯絡人,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銅柱縣。當天午後,他就在銅柱縣東郊一個村子裡,見到了當地收藏家陳彤王。
話說這陳彤王,雖是偏居鄉野,卻絕不像是普通平凡的農民。一件老式的月牙白對襟上衣,一條黑綢褲,紋絲不亂的頭髮,很有些仙風道骨、世外高人的儒雅。
特別是說起話來咬文嚼字、出口成章,對現今收藏界流行的各種寶物如數家珍,完全是資深玩家的派頭。
再看陳彤王的家,更是不落俗套、古色古香,清一色的紅木傢俱,與周邊民宅的建設格局和裝飾迥異。從繁華大都市初來此處的李總,猶如進入幽謐的桃花源一般,更是有了“奇人高人在民間”的感慨。
明白李總的來意後,陳彤王從裡屋拿出了一個黑匣子。他戴上白手套將匣子小心翼翼地開啟,裡面用層層紅布包裹著一個小巧的銅馬車,斑駁的綠色銅鏽清晰可見。
隨後,陳彤王向李總誠懇地道出了青銅器的來歷和“揮淚”出售的“隱情”。原來這是他本家的一個侄子,在窯廠打工刨土燒磚時挖出來一批青銅器,這架銅馬車就是其中的一個。因家中老人生病無錢醫治,才不得已放到他這裡“寄賣”。
對古玩心癢多時的李總,覺得自己遇到了“撿漏”的好機會,心中便湧起了將寶物收入囊中的衝動。但畢竟是在爾虞我詐的商場搏擊多年的商人,李總還是暫時按耐住了欣喜,並告訴陳彤王想請西鳳的朋友來“掌眼”後,再商談買賣事宜。
李總說的朋友,正是他公司的副總張六一。張六一是一位多年的古玩收藏“發燒友”,甚至可以說是李總古玩愛好的“啟蒙者”,尤其擅長鑑定瓷器和書畫,並持有陝州省收藏家協會頒發的“會員證書”。所以,李總對張六一的鑑賞眼光和能力深信不疑。
同年7月23日,接到李總的電話後,張六一立馬放下手頭上的工作,次日便乘飛機抵達銅柱縣。雖說玩寶物的年頭長些,但畢竟是術業有專攻,張六一將銅馬車反覆謹慎地打量考究後,對寶物的真偽優劣還真的有些“莫衷一是”。
老道的陳彤王看出了張六一的疑慮,便一改之前拒人千里、高高在上的“仙人”風範,表現得格外熱情好客。他體貼入微地說,遠道而來的朋友就是貴客,買賣不成情意在。隨後,陳彤王邀請李總和張六一參觀當地的名勝古蹟,美其名曰“古城銅柱尋寶鑑寶之旅”。
在陳彤王的熱情引領下,李總和張六一飽覽了素有“要看帝陵,便道銀通”的銀通區大大小小的景點。
在銀通區秦兵馬俑博物館,他們看到了以鎮館之寶青銅犧尊為代表的一系列古代青銅器;在中國古車博物館,他們見到了一架架發掘出的古車馬。特別是在遊覽的最後一天,陳彤王帶領他們從一處廢棄的窯廠經過時,不經意地指出那地方是古代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遺址所在處,也正是那架青銅馬車的“發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