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話,就到了張氏先人畝地,小路南側一片密密麻麻的土墳,估計四百年來,逝去的‘七星劍’傳人全都在此了。墳地裡整理的齊齊整整,乾乾淨淨,連根雜草都沒有。
不用說,這都是任耕田的勤勞結果,看來這任老伯對這份工作非常用心,對張氏族人也非常敬重。
張氏墓群的對面,也就是小路北側,就是髑髏臺了。
從逃出京城,到來到臥牛山,多麼不容易啊,曹操終於見到髑髏臺了,抑制住內心的喜悅,曹操舉目眺望。
只見北方一方十畝大小的水池,裡面清波盪漾,不知道水有多深,距離足有一百多步,仍是感覺寒氣逼人,難怪叫做‘冰水池’,想必水溫是相當的低。
水池四周就是懸崖峭壁,看起來它像是天然形成的;水池正中央生出一根兩三日合抱粗細的石柱,高約三丈,頂端冒出火紅的岩漿,淅淅瀝瀝地流淌著火紅而熾熱的‘火龍’,滴到池水中‘嗤啦’作響。同樣,這麼遠的距離,其超高的溫度令人火撩般的感覺。
幾人又來到水池邊上,立刻感到陣陣寒氣入骨,接著又是陣陣熱浪襲人,常言道‘水火不能相容’,可眼前的景象讓人目瞪口呆。
“水溫超低,而不結冰,是因為有熔漿注入;熔漿入水,又被冰水中和。幾百年來這熔岩嶺冰水池始終就是這樣。”
聽著張遼的話,曹操不斷點頭,可是他最期盼的髑髏臺在哪裡呢?自從知道了髑髏臺,他的腦海裡隱隱覺得應該是一座堅固的高臺,一個牢靠的堡壘,可眼前有冰水,有熔岩,唯獨不見高臺。
在曹操心裡,一直堅定地認為這座髑髏臺一定是建造的非常結實,所以很難開啟,所以他非常期待見識一下它的廬山真面目。
結果,別說髑髏臺了,連個土丘也看不到。
“請曹兄坐下說話。”張遼指著一處石牛說道。
這是一座石質黃牛,確切地說是一座臥牛,四蹄伏地,身體微傾,雖然是人工雕琢而成,但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竟然像真的一樣。這是用一大整塊的石頭雕刻出來的,當年的工匠一定是技藝高超,只是有些奇怪的是,這頭牛怎麼是五個牛頭呢?
一個身子,五個牛頭,天底下怎麼會有這樣的牛呢?
而且,五個牛頭神態各異,形狀大小,眼神表情也各不相同,唯一的雷同之處,就是全都牛嘴大張,像是要吃東西,又或者是要發出哞哞叫聲。
做出這樣奇特的臥牛,是為了展示工匠高超的技藝,還是另有它意?曹操與夏侯惇對望一眼,都是一臉茫然。
“請坐。”張遼再次邀請。
石牛碩大,幾個人腳踏著地,屁股同時斜坐在牛身上。
費盡心思雕刻而成的石牛,不會就為的當凳子坐吧?
“的確如此,幾百年來,除了坐下來歇歇腳,確實並不知曉石牛的其他用處。除了這一座,冰水池四個角上,還分別臥著一座一模一樣的石牛,據先輩人講,早期的石牛身上還塗有不同的顏色,只是年深日久,風吹雨淋,顏色早已褪去,成了現在這般樣貌。曹兄,此山名‘臥牛’二字正是因此。“
臥牛山,五座石牛,五隻牛頭,實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