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張浩朱允熥小說> 第31章 名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章 名單 (3 / 5)

所以洪武開國至今,老爺子年年多有免除天下兩稅的德政,但是對於蘇州以及原來張士誠根據地的賦稅,卻從沒有減過,而是一直加。

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這個地方太有錢。

他們的錢還是來源於棉花棉布,江浙之地,蘇州,松江,杭州,嘉興,湖州等地為天下棉布產地的中心。毫不誇張的

說,這裡產出的棉布總和,超過了這個時代,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而且這些地區還不是傳統的

男耕女織,是由商人牽頭,設定棉布廠,僱傭織布工人,甚至許多婦女也拋頭露面出來工作。

小廠數十人,大廠上千人,每日清晨而起工至半夜。半夜之後,第二班工人繼續上陣,人停織布機布挺,徹夜織做。

這些地方的賦稅統一用棉布代替,由此可見他們的富到了什麼地步。

老爺子天生對於太有錢的人,沒啥好感,這是事實。

不但對這些地區加稅,而且限定這些地區的有錢人,不得出來科考做官。

乍一聽,似乎是暴政。但是結合明朝滅亡的原因,朱允熥也能多少體會出一點老爺子的良苦用心。

江浙之地的財閥,在家中沒有子弟做官的情況下,都可以透過巨大的財力在朝中買到為他們代言的支持者,若是他們的子弟做官了,那豈不是在國策上,更要傾斜於這些富裕的地區?

加稅之外其實也有德政,老爺子定下不收取商稅的政策,使得這些人越來越有錢。

等老爺子死後,不許這些有錢人做官的命令成了一紙空文。

要知道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不可能在一個起跑點上,所受的教育根本不可能一樣。

洪武之後,江浙地區的財閥為了子弟能做官,拼命的建學校,遍請天下大儒名師,開設學校給子弟講學。

甚至一個地區,所有的富商把錢結合在一起,專門挑選出家鄉中善於讀書的子弟出來,免費讀書,為的就是讓他們有功名。

有了功名的讀書人可以做官,做官的人可以免稅有特權。而那些讀書更好,考取了進士及第,能進入中樞的江浙子弟,更成了地方上官商勾結的保護傘。

這些人,在後世有個大名鼎鼎的名字,東林黨。

東林黨是導致明朝財政枯竭,黨政不斷陷入困境的罪魁禍首。

南宋年間,天下茶葉的關稅每年高達兩百萬兩,而在明朝,卻只有每年近乎二十萬兩,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其他關稅,也都收不上來。

可是要知道,大明時期是全世界的白銀都瘋狂朝中國流入的時候。雖然明朝不重視海上貿易,而且老爺子對於不種地的人,有天生的鄙視,但是交易額卻遠超各個朝代。

全世界的白銀都到了中國,用來換取中國的棉布,絲綢,瓷器,茶葉等,可是中央卻收不上稅來,根源在哪裡?

就是東林黨。

他們把持朝政,利用自己的地域出身優勢連成一片,每當皇帝要收稅的時候,就會用祖制抵抗。皇帝可以殺掉他們其中一個,但是每殺一個,會有百個補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