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張浩朱允熥小說> 第31章 名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1章 名單 (2 / 5)

“開礦勞民傷財,鑿山艱難,每年僅山東一地,役民兩千六百六十多戶,此為殘民也!”

“開礦利官不利民,若軍需不缺,再開採,則為饒命,斷不可取!”

看到此處,朱允熥不由得笑了。

老爺子還真性情中人,還真是始終站在百姓那邊看待問題。

這時代的開礦,其實危險係數極高,就是拿人命填。

“京營庫中有棉布,五十四萬餘匹,棉花十一萬斤!”

“中都衛所,棉布二十七萬八千匹,棉花五萬六千斤!”

“遼東衛所士卒,十萬二千一百八十二人,有棉布四十三萬匹,棉花三十六萬七千斤。”

“嗯?”看到這裡,朱允熥眼神一縮。

“四叔的家底,可是不少,光是棉布就是四十多萬匹?”

棉布比真金白銀還值錢,老爺子起家的地區就是中國最善於織造棉布的地區。而棉花棉布正是目前大明經濟的命脈所在,也是對周邊藩國最大的技術優勢。

棉布,也是一直是江南代替銀錢用來交稅的必需品。

衣食住行,衣始終是排在第一位的。洪武二十三年,藍玉出征塞外,十九萬大軍大勝回朝的時候,賞賜棉布三十餘萬匹,引得近二十萬大軍山呼萬歲,深宮之中,都能聽到外面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布,就是錢。

一匹布,足夠一個職業軍人,一年家庭的吃用。

暫時放下這些,朱允熥繼續往下看。

“軍費來源開支明細!”

“兩江兩淮鹽稅,折每年一千二百餘萬兩,分發九邊京營,及五軍都督府工匠,礦山等處。”

“總計天下稅糧,共二千九百四十三萬餘石。浙江二百七十五萬二千餘石,蘇州二百八十萬九千餘石”。

“蘇州這麼多?”

朱允熥有些驚詫,蘇州一地的稅糧,竟然超過了最富裕的浙江整個行省。

不過想想,隨即釋然。

老爺子不大喜歡江浙之人,尤其是蘇州人。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這些人當年支援的可是張士誠,尤其是蘇州百姓,在張士誠死之後還給他建祠堂,民間私下稱張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