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000章 攪動風雨 (2 / 4)

毫無疑問,這裡也是曾經的大唐故土。

但時移境遷,如今的這裡卻只是“租界”,並不屬於華夏所有。但朱肅相信,這座“武曲港”,總有一天,定會恢復成它本該有的名字。

聞聽大明的周王朱肅,帶了幾名黎氏的子弟回返這個名為“武曲”的租界後,安南的諸多士族們,也都開始將自家的子弟送到了武曲港來,想要近水樓臺,最先聆聽朱肅的教誨。

這個時代大明對安南的影響力,還是十分深遠的。不止是大明的商品被奉為一等,大明的學問,向來亦是被他們趨之若鶩。

新學開創者之一、大明的周王殿下來他們安南傳法,若是有士族沒有好生聽聞,日後比起其他士族來,甚至要矮上一頭。

自然,也有人是看朱肅年紀輕輕,打著駁斥朱肅、甚至是駁斥新學的打算來的。這些人中,既有人是打著這位周王殿下或許名副其實,若是將其駁倒,就能夠揚名立萬的心思。

亦或者,是猜出了黎氏欲圖以新學掀起安南朝廷黨爭,再以黨爭排除異己……故而,想要透過“擊敗”新學,來挫敗黎季犛的陰謀。

不過,新學的理論基礎,已經在劉伯溫、宋濂等大明大儒的嘔心瀝血之下,日趨完善。

安南文教並不昌盛,而安南儒門,又都如傳承許久的世家一般,安逸了太久太久。安逸則容易失去進取之心,他們想要駁斥新學,該是沒什麼成功的可能。

一個月後,武曲港更具規模,朱肅也正式宣佈,在武曲港舉辦了第一次的新學講學。

安南的儒門子弟們從四面八方湧來,想要聆聽來自儒家本土、大明天朝的教誨,本來尚算冷清的武曲港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變得熱鬧了起來,寬大的水泥大街之上,車水馬龍,人潮絡繹不絕。

倒是比安南的國都升龍城更加熱鬧些。

朱肅的講學亦非常成功,當然,為了他這一次遠赴安南,宋濂將許多的手稿文章,都交託給了朱肅,朱肅略略看過之後,不過是尋其中之一在臺上照本宣科。

宋濂一生浸淫儒學,所著所思何其深刻,即便只是露出一點,也足夠這些安南文人們聽的如痴如醉。偶有幾個人上臺勉強挑刺,也大都站不住腳,甚至不用朱肅出手,就被黎氏子弟等著意巴結朱肅的文人給駁斥了下去。

這讓本來鬥志滿滿的朱肅,頗感到幾分無趣。

“五叔。”在講學結束之後,李景隆找到了朱肅。“對這些安南人,您是不是說的有些多了。”

“新學,乃是我大明昌盛之底氣所在,乃強國之學。”他左右看了看,而後湊近了朱肅道:“安南狼子野心,若將新學傳授給安南,不會於我大明有礙麼?”

大明的思想改革,科學改革,樁樁件件,多源於新學……李景隆也是將門子弟,他的父親李文忠,就是老朱安排來準備對付安南的大將之一,他自然也知道些什麼。

朱肅竟然,在講學時對安南知無不言,傾囊相授,這讓李景隆頗有些心疼之感。

在他看來,好東西都該是大明的,而不能分享給安南這種潛在的敵國……

“……我亦想過,只要隨便敷衍安南完事。”朱肅想了想,還是對李景隆解釋道。

“然對我大明來說,攻取安南容易,要治理安南,卻難。”

“若無法掌握安南民心,則我大明即便攻下安南,這安南一地,必然也是時叛時降,使我大明不得安寧。傳揚新學,是為我大明日後掌控安南做下鋪墊。”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