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95章 算計使節 (2 / 3)

族兄黎季犛的吩咐言猶在耳,但今夜聽那大明尚書的口風,這事想是做不成了。黎季柏怎能不失望?

他方走出富樂院,卻見隔壁樓門口,竟是人山人海,許多書生打扮的人,正翹首往那樓裡看去。人數之多,竟將整個秦淮河畔給擠的水洩不通。

甚至,其中還有一些模樣極為明豔的女子,也一臉激動希冀的,正朝著那樓裡張望。

“這是……”黎季柏有些愕然於眼前的盛況。

“哦。”將他送出的小廝瞧了一眼,笑道:“客官不知,那是有人,正在樓裡鬥詩呢。想是斗的激烈,故而引來了不少的儒士書生,優伶佳人。”

“貴國文華昌盛,我是知道的。鬥詩,也時常曾見。”黎季柏道。“只是,這般多人,卻也極為稀罕……這真是在鬥詩麼?”

“呵呵,尋常人鬥詩,自然吸引不來這麼多人。”那小廝笑著解釋道。“不過,今夜鬥詩的,卻是我大明文壇魁首,有大明詩聖之稱的周王殿下。周王殿下久不寫詩,今夜難得參與了鬥詩,這滿城文人們,還不得趨之若鶩?”

“周王殿下?”黎季柏怔了一怔。他知道大明的周王,但他來這應天府時,這位大明的周王殿下便已經深居簡出,只是從街頭巷尾的傳聞中得知了此人不少詩作事蹟……

正自想著,卻聽前方人群一陣騷動,有人高喊道:“作了!殿下作了!”

“好詩,真是好詩!今夜見此佳句問世,實在不枉此生啊!”

緊接著便是前排的一群人搖頭晃腦的吟詩,吟的如痴如醉,後邊的尚不知道吟了什麼的,一個個急急的向前方探問。很快,那首詩的全篇便徹底流傳了開來,黎季柏聽人們吟道:

“李白前時原有月,惟有李白詩能說。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幾圓缺?

今人猶歌李白詩,明月還如李白時。我學李白對明月,白與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詩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我愧雖無李白才,料應月不嫌我醜。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秦淮河畔一盅酒,萬樹桃花月滿天。”

“果然好詩。”黎季柏暗想。

緊接著便看到人群忽的躁動莫名,有一人從樓裡出來。那小廝道:“客官瞧,那便是咱們大明的周王殿下了。”

這位大明的周王丰神俊朗,面色親和,他在幾名侍衛的護衛下走入人群,朝著人群中略揮一揮手,只聽“啊”的幾聲尖叫,竟有幾名女子見了這位殿下揮手,便激動的暈了過去。黎季柏驚道:“周王殿下,竟有如此人望嗎?”

“這有什麼。”那小廝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殿下何等才學,只要聽他述說一二,人常常便如沐春風……有這樣的擁躉,再正常不過。”

黎季柏被他這麼一說,倒覺得是自己孤陋寡聞了,有些羞赧的不再多問。

心中卻想著,果然是天朝上國!

到了第二日,他又聽說那位周王殿下正在城西開壇講學,鴻臚寺上下皆要去湊熱鬧,他也不好特立獨行,便一併去了。卻不想,這一去,看見的又是人山人海,那人潮之多,擠得連前頭的講壇都看不見了。

“周王年不過而立,他開壇講學,竟能招引如此之多的生員?”黎季柏驚道。

“說什麼呢!”一位路過的儒生聽到了他的疑惑,有些不滿的道:“殿下乃是新學魁首,論學術,新學乃是殿下第一個提倡提及。即便是宋師、劉師,亦是以殿下的觀點學問為徑,這才有瞭如今我新學的繁榮昌盛。”

“殿下之學問,比之宋師、劉師,也不遑多讓。聽殿下講一席話,勝過獨自閉門造車十年……只要是有志學問的,安能不蜂擁而至?”

黎季柏驚歎不已,想不到天朝陛下的這位皇子,竟是厲害如斯。

第三日,友人請黎季柏於畫舫中飲宴,卻聽到隔壁畫舫上傳來有人道:“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我今雖在京中,但卻時常,懷念往昔往北疆、往西北、在撒馬爾罕的日子。”

“天下之大,每一處都自有其韻。若是能夠,希望能往南邊諸國如占城、安南等一觀,以開拓眼界……”

“咦,這聲音……”友人驚訝道。“莫不是周王殿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