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四章 賽點 (1 / 3)

乾寧四年正月初二的追逃戰,讓楊師厚刻骨銘心。

六千多步騎,一路潰到平輿縣,收攏殘兵敗將之後,不過兩三千步卒、數百騎兵罷了。

他還不敢在此停留。匆匆休息了半晚,收集了部分糧草、役畜之後,再度東逃。

接下來幾日,簡直就是風聲鶴唳的縮微版。

威勝軍主力擔心蔡州有變,已經不追了,只派了少量步軍象徵性追擊一下,撿取忠武軍遺棄的輜重、甲冑、役畜,順便帶了數百俘虜回去。

真正進行追擊的是折從古部一千騎兵。

騎兵缺乏攻堅能力,正面對上意志堅定的步兵也啃不下來,但忠武軍不是沒鬥志了麼?這就有了他們發揮的舞臺。

楊師厚在平輿縣強徵了一千多丁壯入軍——好傢伙,不愧是李罕之手下出身,拉丁入伍的手段太嫻熟了。

但新丁沒有多少戰鬥力,也容易慌亂。被騎兵一追,就緊張得不行,路上不斷有人開小差跑路。

楊師厚見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只能親自領兵斷後。騎將張友帶著僅剩的幾百騎兵連番苦戰,反覆驅逐靠近的夏軍騎兵,打到最後,很多馬兒不堪重負倒斃,騎兵變成了步兵。箇中滋味,真是一言難盡。

正月初五傍晚,楊師厚帶著兩千多步騎抵達了潁州沈丘縣。他親自領兵先登,一戰殺散了三百鄉勇,得到了進城喘息的機會。

老辦法,他又在城內拉丁入伍,得兩千餘人,只是器械、甲冑非常匱乏,很是頭疼。

初七一大早,這支敗軍渡過汝水,向東北方向逃竄,一口氣跑回了楊師厚的老家潁陽舊縣。

國朝武德、貞觀年間,先後將永安、高唐、永樂、清丘、潁陽五縣皆併入汝陰,故汝陰乃大縣。城南有椒陂塘灌溉,又有潁、潤等大小河流,水網密佈,農業發達,人口不少。

楊師厚在此定下了驚魂,隨後豎起大旗,利用自己在家鄉的名氣,招募鄉間材勇之士甚至盜匪、遊俠入軍,又得三千餘人,全軍膨脹到了近九千步騎,但戰鬥力比起之前卻不可同日而語。

入援蔡州這一仗,可真是損失慘重,多年積攢的老本丟掉了六七成,也不知道接下來的路該怎麼走。

唔,興許是時來運轉吧。楊師厚居然在此碰到了梁軍遊騎,接觸之後,得知破夏軍趙霖部、落雁都朱漢賓部步騎五千餘人已過陳州,剛剛進入潁州地界。

楊師厚思索了一下,覺得沒把握吞併趙霖、朱漢賓的人馬,於是改變態度,以忠武軍的身份哭慘賣乖,索要器械、馬匹。

他只想給自己新來的部隊補充物資,至於趙霖、朱漢賓想做什麼,則全無興趣。

攻潁州?以前或許敢試一試,但現在急需整頓部隊,凝聚人心,慢慢恢復戰鬥力。打仗你們去,老子不奉陪,隨時會開溜。

梁地諸州,這會已如風中殘燭一般,隨時會被夏人奪走。楊師厚是聰明人,絕對不會為之殉葬的——他只愛自己。

******

上蔡、汝陽的兩場勝仗,極大改變了南線的格局,原本略顯混沌的局面為之一清。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