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幽州鎮哪裡的蕃部最多,那當然是幽州了。
葛從周率部至潞縣,數日之內,大小十餘戰。而留守幽州的天雄軍也出動了一廂兵馬,向西進兵,在部分帶路黨的幫助下,輕取數個部落。
銀鞍直則北上昌平一帶,旋風般掃了一遍地皮,俘兩萬餘人——還是一臉懵逼之色的兩萬餘人。
之前大夏趙王領兵攻居庸關,他們還進獻了千餘頭牛羊,趙王對他們和顏悅色,大夥心裡都很踏實。怎麼老的一來,翻臉這麼快?
有那瞭解中原內情的,都不住感嘆,這個邵聖就是愛折騰。幽州蕃部礙著你什麼事了?前唐太宗那會就是羈縻州,大夥自己管自己,相安無事,就你非要編戶齊民,給自己找麻煩,傻了嗎?
但他們反對無效。邵樹德現在拆炸彈上癮了,哪怕這顆炸彈會爆,他也要堅定地拆下去。
有些事情,開國時做,和王朝中期做,代價大不一樣,成功率也大不一樣。
單說移民一事,開國時幾千戶、幾萬戶人地移民,王朝中期時遷移幾十戶、幾百戶,對比過於懸殊,以至於沒法比較。
說到底,還是一個成本問題。
王朝一到中後期,做什麼事都成本激增,移民如是,修宮殿如是,打仗如是....
甚至因為擔心後果,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乾脆就不做了。
藩鎮的炸彈,在拆;降兵的炸彈,在拆,幽州蕃部的炸彈,在拆;外敵的炸彈,也在拆,最大的風氣炸彈,則還沒有頭緒,只能潛移默化慢慢來。
做事情嘛,哪能畏首畏尾,邵聖的意志很堅決,大夏武夫們的刀很鋒利,一時間整個幽燕大地上狼奔豕突,人頭滾滾。數十姓蕃胡鬼哭狼嗥,不知何往。
正月二十五日,趙王邵嗣武親自領兵剿滅了平州最後一個抵抗的部落,俘斬近萬,順利收工。
李能、李紹業二人神色複雜地跟在邵嗣武身後,看著跪滿一地的降人,心中暗暗嘆氣。
其實以前的盧龍節度使也有狠人,想要編戶齊民,無奈他們早就與蕃胡部眾深深繫結了。軍中有他們的人,官府內有他們的人,甚至做買賣的商賈中也有他們的人——粟特人就很擅長此道。
簡單來說,他們是共生關係。對部落動手,就是削弱節度使的力量,最後總是不了了之。
真正能料理部落的,其實都是外來人,比如征服幽州的李克用。但他沒有這麼做,只鎮壓反叛的部落,對其他人予以拉攏,整體是懷柔的策略。
這可能與晉人的習慣有關。他們自己內部就是大軍頭套小軍頭,幽州部落其實就相當於一個個小軍頭,晉人早見怪不怪了。
如今李克用的義弟來了,他同樣是外來人,同樣征服了幽州,但他的掌控欲看起來要強很多,試圖把所有權力都攥在手心裡,眼裡分外容不得大小軍頭,一個勁地鎮壓、削藩。
攤上這種人,就自認倒黴吧,沒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