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文章中的內容,赫然提到了陶玉書掌握著的幾家上市公司,還是電視臺星空衛視的董事局主席。
朱迪斯·瓊斯滿心意外,三家上市公司,即便規模小一點的,也應該有幾億美元的身家了,沒想到林的妻子竟然如此富有,難怪他出行還有保鏢陪同。
瞭解了陶玉書的身份,朱迪斯·瓊斯瞬間又腦補出了一出浪蕩才子與富家千金的戲碼。
她的聯想倒不過分,一般人很難想象以陶玉書的年紀能擁有現在這個數量級的財富。
送走了朱迪斯·瓊斯幾人,林朝陽打算給自己放幾天假。
專欄連載結束,暫時告一段落。
他已經寫完了,但寫到後半段時他才想到了一個問題。
當初因為答應了蘆安·瓦爾特的請求,所以在開始創作這部時他就是全英文寫作。
那麼問題來了,他用中文寫,引進到外國去需要專人翻譯,現在用英文寫,中文版誰來翻譯?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發覺自己卡了個bug,林朝陽感覺痛不欲生,把寫過的內容再寫一遍,寫丟過稿的人都應該能明白這種感受。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林朝陽接到幾家國內出版社的出版邀約才想起來,《舌尖上的中國》現在也只有英文版稿件。
《舌尖上的中國》受到了美國文學界和讀者群體的熱烈追捧,也引起了國內媒體的注意。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灣島的媒體,7月末林朝陽才到島內訪問颳起了一陣旋風,
還引起了島內文化界的一場大爭論,
美國媒體上突然出現了有關於林朝陽的訊息,他們自然十分敏感。
《紐約客》作為美國知識分子階層知名度最高的文藝雜誌,在灣島內更擁有超越本土的美譽度。
這些媒體發現林朝陽的專欄文章竟然在美國引發了不小的反響,獲得了主流社會的認可,各家媒體頓時興奮起來。
一窩蜂的將這一事件炒成了熱門新聞,將林朝陽在灣島掀起的熱潮一路延續到了9月份。
香江媒體的反應速度比灣島慢了點,但也緊隨其後,連著一週多時間,幾十家媒體報道。
內地媒體的反應是最慢的,直到9月份專欄連載都進入尾聲了,新H社的駐美記者給國內提供了情況,然後一下子就不得了了!
在美國社會,亞裔一直是少數群體,很難獲得主流人群的認可和歡迎,中國人就更不用說了。
林朝陽竟然憑藉著幾篇專欄文章攪動如此風雲,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國內的媒體看到這樣的訊息第一反應是,是不是言過其實了?
透過別的渠道一瞭解,好傢伙,不僅沒有言過其實,反而略顯保守,這還等什麼?
宣傳!必須大力的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