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情況下,單純貪大的經營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明報企業跟星島報業在經營方向上高度重合,不管是購買他們甩賣的產業,
或者是收購都不是個好選擇,況且胡仙也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不會輕易變賣基本盤的。」
她的分析很有道理,但這話說了等於白說,林朝陽瞭解她這個人,從來不會無的放矢。
他又問:「你看上什麼了?」
陶玉書笑了起來,「我看上沒用啊,人家肯賣才行。’
然後她才說道:「明報企業現在缺乏一家英文報紙,胡仙的《虎報》倒是個不錯的選擇。」
《虎報》是胡仙從父親那裡繼承的三家報館之一,是香江除了《南華早報》
之外影響力最大的英文報紙。
於情於理,陶玉書的這個念頭確實有些不切實際。
「你要買《虎報》,還不如買《南華早報》。」林朝陽說。
陶玉書以為他在開玩笑,《南華早報》87年被默多克的新聞集團收購,今年同樣成功在港股上市,市值已經超過了30億港元。
明報企業跟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可比不了,所以陶玉書也不認為她收購得了有新聞集團在背後支援的《南華早報》。
「這種事誰說得準啊,放在三年前,你能想到胡仙現在負債累累嗎?」林朝陽說了一句。
「那倒是,如果真有合適的機會能收購當然好。」
《南華早報》的銷量在10萬份左右,單純以銷量而論,在香江算不上是大報。
但它卻有個其他香江大報無法比擬的優勢,作為一份在香江發行的純英文報紙,《南華早報》的歷史悠久,定位非常高階,是整個亞洲範圍內最具影響力的英文報紙。
雖然發行量不大,可盈利卻冠絕香江報業。
去年一整年,《南華早報》的利潤超過2億港元,而同時期號稱發行量過百萬份的東方報業,盈利也不過堪堪破了2億港元而已。
「真要是能收購《南華早報》的話,我們新聞入口網站的計劃肯定可以實施的更順利。」陶玉書暢想了起來。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
現在沒有英文報紙也沒關係,網際網路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雖然依附於現實,但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脫離現實。
一步一步來嘛。」
陶玉書點了點頭,「說得對,先搞好摘要吧。」
網際網路這東西,出現的很早,69年便誕生於美國。
但那時候用的還是ARPANET網,相當於是個大區域網,需要不停的擴充套件節點,
一直到1981年Arpanet網才連線了213個主機。
在這期間,世界上也出現了一些其他的網路,比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CSNET和NSFNET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