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邵逸夫堂的時候,林朝陽感覺陶玉書比他都神氣。
夫妻倆落座在禮堂的最前排,今年中大的榮譽博士學位數量跟往年一樣,還是四位。
中大的榮譽博士從50年代便開始頒授,物件基本集中在學者、醫生、律師三個領域,政客很少,商人壓根沒有這個機會。
還是那句話,要面子。
給商人頒學位,說出去讓人笑話。
四位當選博士,分別是李遠哲、畢達飛、譚惠珠和林朝陽。
李遠哲是86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畢達飛是英國人,糖尿病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譚惠珠是政客,基本法的起草者之一。
陶玉書裝作不經意的朝周圍看了看,四個人中,就屬林朝陽年輕,這讓她心中偷偷歡喜。
頒授儀式開始後,先是由中大如今的校長高錕致辭,然後是各學院院長為幾位榮譽博士致讚辭,頒授學位證書。
李遠哲是榮譽理學博士,畢達飛和譚惠珠是榮譽法學博士,林朝陽則是榮譽文學博士。
李遠哲是第一個上臺的,他一上臺,臺下的掌聲雷動。
頂著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名頭,他可以算是今天四位學位獲得者當中咖位最大的了,學生們尤其激動崇拜。
前三人輪流上臺後,就輪到林朝陽了。
他是這麼多年來中大榮譽博士人選中少見的作家,上一個被中大授予榮譽博士學位的作家是巴金。
那是在1984年,中大為了巴金足足寫了三千字的讚辭,足見中大的禮遇。
這事林朝陽當然不知道,而是臺上正在為林朝陽致讚辭的新亞書院院長林聰標說的。
新亞書院是中大建院三大書院之一,以文、商學科為主,林聰標緻讚辭合情合理。
讚辭有多少字林朝陽沒數過,反正林聰標唸了十多鍾,歷數了林朝陽自踏入文壇以來的諸多成就,林朝陽很好奇這些資訊他們都是從哪得知的。
「林朝陽先生,筆名「許靈均」,還曾用過筆名「王慶來」,生於東北,婚後赴燕京工作,86
年旅居香江,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從事創作。
1978年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也是在這一年,他走上了文學之路。
林朝陽先生的創作風格多變,產量豐富,對文學創作有著異乎常人的熱情,他對文學體驗的不懈追求令人敬佩。
短篇《牧馬人》在1978年第11期《燕京文藝》雜誌上,開篇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他是一個被富人遺棄的兒子。
這是林先生第一篇正式發表的作品,也是他第一次嘗試創作,他的文學創作道路走得出奇的順利,那背後是卓絕的天賦與堅定的努力。
林先生善於觀察生活、體驗世界,更注重用文學進行思考,探索心靈。他的創作從不拘泥於形式,無論是創作姿態還是手法技巧,在中國當代文壇都獨具一格。
他的筆觸不僅講述中國故事,也講述世界故事,文字和語言不是限制他創作的壁壘,也不是限制讀者閱讀他作品的障礙。
他的作品歌頌真善美,也批判醜惡,是符合人性和人道的,也是具有普遍藝術意義的。
多年以來,林先生的作品不僅在國內獲得了巨大的歡迎,也為海外讀者所關注和喜愛,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暢銷海內外,影響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