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過了兩天,林朝陽在深水灣道的別墅接待了《時代週刊》駐燕京機構的記者雷奧尼·海里克。
據他自我介紹,他在八十年代曾在中國交換留學了兩年時間,漢語說的很不錯,算是半個「中國通」。
「關於採訪您這件事,我們駐京機構可經過了一番激烈的競爭,最後我僥倖勝出,獲得了這次採訪的機會。」
寒暄過後,雷奧尼·海里克玩笑著說道。
「我竟然這麼受歡迎?」
「當然!您在美國引起的‘林朝陽現象」,可是美國文化界幾十年不遇的奇事,大家都想見見您的廬山真面目。」
林朝陽笑著說道:「那你們可能要失望了,我就是個普通人。」
「並不會,從一見面,我就感受到了您的特別。」
「哦?」林朝陽挑眉露出好奇之色。
雷奧尼·海里克環顧偌大的別墅,「在我接觸的作家,乃至文化界人土當中,您應該是最富有的!」
林朝陽聞言哈哈笑了起來,「這都要歸功於我們家那位女強人。」
他想要保持低調,雷奧尼·海里克卻說道:「可據我所知,您的作品暢銷海外,僅僅在美國市場獲得的版稅收入就有千萬美元之多!」
聽著他的問題,林朝陽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問道:「採訪這就算開始了?」
「當然沒有,這只是我個人的八卦小癖好。」
玩笑了幾句,兩人落座,採訪才正式開始。
「我的同事認為,您應該是目前為止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作家!」
雷奧尼·海里克一上來就說了個暴論,林朝陽面色平靜,沒有被他的話打亂步調,「‘可能’」這個詞太虛無縹緲了。」
「您似乎不太看重諾貝爾獎?」
「當然不。任何一個獎項都是對我和作品的認可,都是值得珍視的榮譽。
不過你應該知道,我們中國有句話叫杞人憂天,人沒必要為沒發生的事去憂慮。」
雷奧尼·海里克並沒有糾纏諾貝爾獎的問題,只是把它當成一個開胃菜,他緊接著便談到了這兩個月以來林朝陽的作品在美國文化界引起的巨大反響。
「您近期在美國出版的兩部作品,一部《達拉斯買傢俱樂部》、一部《舌尖上的中國》。
《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是一部很符合美國價值觀和文化的作品,又是真實案例改編,緊緊抓住了同性戀和艾滋病這兩個敏感話題。
風格不可謂不大膽,據我瞭解,這部不僅在美國,在您的祖國中國也同樣掀起了巨大的爭議。
我很好奇,當初您是出於怎樣的目的創作了這樣一部作品?」
「這件事還得從我之前幾部被引進到美國的作品說起,那幾部作品在美國受到了一些歡迎—.」
林朝陽說到這裡被雷奧尼·海里克打斷,「可不是‘一些歡迎’。我查閱過,在《舌尖上中國》之前,您的作品在美國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了190萬冊。
對於一個純文學作家,而且還是外國作家來說,這是個巨大的成就。
至少在我所知道的情況裡,只有那些曾寫出過舉世聞名的作品的作家,才取得過這樣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