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人露出恍然之色,王富仁聽到這話眼底則藏了幾分欣喜。
林朝陽今時今日的名氣,說出這句話無形之中抬高了王富仁的身份,把他放在了師長的位子上,一下子就讓他在今天眾多的評論家中變得與眾不同了起來。
他滿面紅光的跟林朝陽拉了兩句家常,然後才笑容滿面的坐下。
然後林朝陽又跟文協的謝永旺寒暄了幾句,他是文協創研室的主任,今天來的這些人裡近三分之一都是響應了他們的號召。
到了上午九點,這場被命名為“1987年中國現實主義長篇研討會”的會議正式開始。
會議由花城出版社總編輯李士非和《評論》主編王愚主持。
兩人一開場,先是就今天這個會議陣容感慨了一番,直言今天研討會的陣容之強盛是近年來國內文學界少有的。
等輪到評論家們講話時,大家的發言熱情很高,一上來就把討論的焦點鎖定在了《寄生蟲》這部的身上。
大家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聊了一個多小時,始終沒人探討《平凡的世界》,這樣的情況讓陸遙的表情略顯尷尬。
儘管之前大半年坎坷的發表經歷和發表後的反響已經讓陸遙對今天的研討會有了充分的心理準備,但面對這樣無人問津的窘況,他還是感到了一絲悲涼。
見此情景,主持會議的王愚主動將話題引到了《平凡的世界》上面。
相比於討論《寄生蟲》時的熱情,大家對於《平凡的世界》的反應要冷淡了很多。
只有雷達、白樺、朱寨等幾位評論家主動發言評價了一番,但這些人的評價卻讓陸遙根本樂觀不起來。
除了朱寨和蔡葵兩位對《平凡的世界》做出了正面評價之外,其餘人的評價都不算友好。
要知道這可是在研討會上,中國人向來是講究和氣的。
在很多研討會上,哪怕是評論家對作品頗有微詞,但在公開發言時,還是會有所顧忌,說些萬金油的評價來糊弄事。
可在面對陸遙和《平凡的世界》時,這幾位發言的評論家卻並沒有這麼做。
他們當然不是故意要給陸遙難堪,而實在是感覺失望。
用雷達的話來說,“他不敢相信《平凡的世界》第一部這樣的作品是出自於《人生》作者之手。”
任誰都能聽出他這話中的怒其不爭,也不難看出他們這些評論家對陸遙所寄予的厚望。
如果說之前無人討論時,陸遙的心情還只是悲涼。
那麼現在,陸遙的心情便如同那“風雪山神廟”的林教頭一般,充滿了憤怒與絕望。
他明白這些評論家所針對的只是本身,他們甚至可能是出於愛護的心理說出了建設性的批評。
可《平凡的世界》是他嘔心瀝血、披肝瀝膽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他對這部所寄託的感情甚至超越了他對子女的情感。
這些批評聲對他來說,無異於是一刀一刀捅向他的匕首,讓他心如刀絞。
陸遙竭力的壓制著心中的憤懣不平和傾訴的慾望,因為他知道,現在即便他說的再多,也不可能扭轉這些評論家的看法。
才寫了第一部,還沒能充分展開呢,更談不上有巨大的高潮出現。
你們等著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