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見面,寒暄了兩句,陸遙就重重的握住了林朝陽的手。
“朝陽,謝謝了!”
陸遙的這聲“謝謝”裡滿是真誠。
《平凡的世界》寄託了他的全部心血,第一部發表後不管是在評論界還是在讀者群體,都沒有取得他理想中的口碑。
這樣的結果對於陸遙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
“說這些話幹什麼。”林朝岔開了話題,問陸遙:“住的地方安排了沒有?”
“《花城》幫忙給安排了人文社的招待所,我說不用,上你這來住就行。”陸遙笑著說道。
“歡迎歡迎!走,我先帶你過去西院安排一下。”
兩人說著去到西院,給陸遙安排了個房間,陸遙放下行李,和林朝陽站在院中聊天。
冬日的暖陽撒在寬敞的院子裡,溫暖祥和,遠處天空傳來燕京城獨有的鴿哨聲,清脆悅耳。
陸遙眯著眼睛,表情愜意,“還是你這地方好啊,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是你心情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林朝陽笑呵呵的說了一句。
陸遙臉上不覺露出笑意,這也確實是個原因。
從去年開始,因為發表的一波三折,他已經遭遇了一波打擊。
發表後的口碑不佳,再次給了他一記重拳。
直到最近,《平凡的世界》要在燕京舉辦作品研討會,並且是四家合辦,總算是讓陸遙陰霾了大半年的心情照進了一束陽光。
作品在燕京召開作品研討會或座談會,對於很多作家來說是夢寐以求的心願。
一來是因為燕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擁有著當前中國最密集的資訊資源與釋出渠道。
在京召開作品研討會能夠最快捷、有效的傳播資訊。
二來燕京也是中國文化的高地,這裡畢竟是眾多國家級文化機構的大本營,名家如雲,權威遍地,可以說是牢牢的掌控著中國文化界的話語權。
很多外地作家都說燕京的碼頭很大、水也很深,一部文學作品要想得到全國性的認可,那首先要得到燕京文化界的認可。
這一點,不光是陸遙心知肚明,就是一般的文學愛好者也深諳其中的道理。
兩人站在院中聊天,林朝陽問起《平凡的世界》的創作程序。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創作完成是在1985年的年末,當時陸遙只是完成了的初稿。
之後他又用幾個月的時間完成了的抄寫和修訂工作,直到86年的春天才開始研究發表事宜,然後一折騰就是幾個月時間。
直到去年7月份,他才開始籌備第二部的創作。
在那之前,他特地去廣州逛了幾天,感受改革開放最前沿的變化,為《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的創作汲取養分。
也是在那裡,陸遙規劃好了中的“二流子”、“逛鬼”王滿銀在第二部裡的命運,他要跑到滬上賣木耳、到廣州倒賣廉價的電子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