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了情緒,謝靳問林朝陽:「朝陽,真就沒有辦法嗎?”
林朝陽沉吟著說:「倒不是沒辦法。投資大,多拉幾個投資人分擔風險就是了,問題是利益分配,以及是否必須只能使用內資。”
謝靳摘下眼鏡,篤定的說道:「如果是你們夫妻倆來投資的話,肯定沒問題。」
「讓我們投,投多少?我們要不要內地的票房分賬?這種電影頂多在東亞地區市場,發行也要依靠當地片商,收益怎麼分?”
林朝陽一連串的問題讓謝靳陷入了苦惱。
過了一會兒,林朝陽說:「你先彆著急了,先好好睡一覺,明天有時間再聊。」
將謝靳安頓到了西院,林朝陽回來對陶玉書說:「怎麼著?你對《赤壁大戰》感興趣?」
他剛才支開謝靳,就是看出了陶玉書似乎對這個專案有些意動。
「前幾年央視要拍《三國演義》,日本人就特地找上門送投資,也被拒絕了,三國題材在我們東亞還是比較有市場的。
如果我們能夠爭取到一些條件的話,投資《赤壁之戰》倒也不是不可以,回本應該不成問題。」
「你不擔心老謝的《赤壁之戰》重蹈謝鐵驪的覆轍?」
1986年,在央視的電視劇版《紅樓夢》正如火如荼拍攝之際,燕影廠突然曝出驚天大手筆。
他們要將《紅樓夢》拍成電影,電影共分六部上映,總投資2200萬元,引得中國電影界一片震動,聲勢可遠比央視的電視劇版《紅樓夢》大多了。
89年電影拍完陸續上映,反響有褒有貶,從口碑上來說跟央視的電視劇版不分伯仲,但票房卻是實打實的慘敗,沒掀起什麼大的水花。
「像《紅樓夢》《三國演義》這樣的鴻篇鉅製,篇幅太長、內容太過龐大,天然就不適合以電影作為載體傳播。
燕影廠和謝鐵驪犯的錯誤也在這裡,如果他們只拍一部《紅樓夢之元春省親》,成功的可能性會更大。
老謝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他懂得適可而止,《赤壁大戰》是三國的精華所在,拍成電影既控制了篇幅,又凝聚了精華,成功的機率要遠大於燕影廠的《紅樓夢》。」
陶玉書浸淫電影行業數年,逐漸練就了一雙火眼金晴,連林朝陽都不得不承認她的分析有一定道理。
後世10年後國內電影圈興起一陣翻拍《西遊記》電影的風潮,《大聖歸來》《西遊記之三大白骨精》《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女兒國》———許多電影走的就是這條路子。
陶玉書又說道:「我的想法是想跟老謝去一趟中影。他們掌握著電影發行權,最好是能讓他們參與一部分投資。
海外發行這一塊我們自己來,香江、灣島、日本、韓國、東南亞《三國演義》這些市場都很有影響力,《赤壁之戰》的發行不成問題,
我打算再拉上一票明星,,你說阿發來演諸葛亮怎麼樣?」
陶玉書說著說著突然分了個神,林朝陽很想說不怎麼樣,他覺得除了國強老師,別人的丞相都不堪入目。
當然了,這只是他先入為主的觀念而已。
「你是想用明星影響力來打造一部‘大片’?」
陶玉書一拍手,「沒錯!你這個說法對,就是‘大片’,大卡司、大投資,可不就是大片嘛!
「像這樣規模的歷史大片,咱們國內還是第一次搞吧?你說我把兩岸三地的明星都集結起來怎麼樣?」
見她越說越興奮,林朝陽忍不住想起了吳宇森後世搞的那部巨星雲集的《赤壁》。
相比於對三國文化了解浮於表面,只想夾帶私貨的吳宇森,謝靳要靠譜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