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從長期來看,卻贏得了讀者口碑,也激發了漫畫家們的創作欲。
在內容風格上,她也進行了積極調整,大量削減了漫畫作品的黃暴元素。
如此調整,出現的問題跟內容精品化一樣,短期看跌,但長期有利。
接手玉郎機構的前兩年,公司就是在這樣的不斷微調中謹慎前行。
直到去年,過去這一年時間裡,玉郎機構在多個業務領域的發展都取得了令市場和股民們眼前一亮的成績。
首先是玉郎機構大力對漫畫周邊業務進行開發。
迄今為止在全港開了7家「玉郎ACG」周邊商店,這些周邊商店在90年這一年為玉郎機構貢獻了1.16億營收,利潤率高達24%。
單純以利潤率來說,比本業漫畫出版、銷售更賺錢。
遊戲業務的拓展,玉郎機構的舉措並不激進。
除了戰略投資了砂糖遊戲10%的股份,將旗下漫畫作品《仙劍奇俠傳》的遊戲改編權授予砂糖遊戲之外,一直沒有動作,目前外界對於這塊業務不太關注。
在漫畫出海業務上,玉郎機構的漫畫在灣島、東南亞等地區和國家仍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
在美國這個全世界最大的漫畫市場,經營數年也逐漸取得了一些成績。
去年玉郎機構的漫畫家們嘗試將港產片中的cult元素融入漫畫之中,創作出了《殭屍道長》,
在本港取得了單行本20萬冊的銷量佳績。
同時,這部《殭屍道長》在美國市場也大獲成功。
根據資料顯示,《殭屍道長》在美國的銷量達到了15萬份,並且每期銷量還在不斷增長中。
這個數字在美國的漫畫界算不上是多暢銷,但對玉郎機構的作品在美髮行來說卻是質的飛躍。
在《殭屍道長》之前,玉郎機構在美國漫畫市場最暢銷的是《醉拳》,銷量最多的時候就是1
萬多冊。
更多數的作品甚至沒資格單獨成冊,只能以合訂本期刊的形式出現在動漫店的書架上,乏人問津。
《殭屍道長》的成功,毫無疑問是為玉郎機構在美國的發展開啟了市場。
除了《殭屍道長》在國外市場的開拓,玉郎機構的內地業務發展也收穫頗豐。
多部作品被引入內地出版,儘管是藉由內地出版社,玉郎機構只分潤了少部分利潤,但架不住內地市場的規模太大。
各項業務的強勁發展,結果就是玉郎機構的營收在去年大漲50%,來到了8億港元的規模。
受優異的財報表現影響,玉郎機構的股價在3月份持續上漲,市值規模已經來到了35億港元,
這樣的結果足以說明陶玉書的各項調整和戰略所取得的成功,也給了陶玉書更大的信心,讓她可以更加有雄心的規劃公司的未來,
玉郎機構現在已經事實上壟斷了香江的漫畫產業,除了產業規模在本埠受限之外,人才補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香江就這麼多人,一個玉郎漫畫的發展已經窮竭了本地的漫畫人才。